(
课件网) 第11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2025年高考 一轮复习 历 史 (一)最新考纲 (二)课程标准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三)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年试题分布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乙】27·明清善书与儒家思想 福建·5·明清新农作物的传播 湖北·5·清代中期水利工程建设 河北·5·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的影响 辽宁·4·明朝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 重庆·4·宋明文化承载者阶层不同 江苏·5·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江苏·4·明朝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 广东·22·徐渭 【乙】27·明后期江南市镇工商业繁荣 江苏·5·明清手工业发展与新经济因素 北京·4·明朝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广东·5·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浙江(6)·7·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 ” 江苏·17·黄宗羲 广东·17·明代白银货币化 【甲】2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甲】41·中国古代科技 【新课标】28.明清商业新变化 广东·6·明清商业新变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海南·5·明清文学、艺术的发展(琼剧) 北京·4·明清朝商业发展 考纲、课标、考题分布 时空观念 (一)明清史线索(纵向): 时空观念 (二)明清史线索(横向):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阶段特征 (三)明清时期阶段特征 政治 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实行奏折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经济 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有了一定发展。另一方面,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政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思想 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思想专制空前加强;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但仍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市民文化不断发展,文学艺术体现新的时代特色。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西方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民族 边疆治理方面成效明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现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 对外 郑和下西洋密切了我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开始受到外来侵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捍卫了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 明清(前中期)时期(1368—1840年)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也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 基础梳理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局限 (一)发展 1、农业: 高产农作物引进与推广(玉米、甘薯等); 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增强。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材料: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他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环节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也大致于同时引进。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基础梳理 一、社会经济发展与局限 (一)发展 2、手工业: 开设工场和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一 吴民生齿(人口)最繁,恒产(不动产)绝少,家杼轴(织机)而户纂组(纺织品),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卷361 材料二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 (康熙)《常州县志》 重要概念突破 材料一 吴民生齿(人口)最繁,恒产(不动产)绝少,家杼轴(织机)而户纂组(纺织品),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卷361 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