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0385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 课件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195814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 cover
(课件网) 9.古诗三首 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学习目标: 元 日 [宋]王安石 注释:【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擅长说理与修辞,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派,世称“王荆公体”。 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跟着音频朗读古诗,读准生字,读出节奏。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tú sū 学认字词 屠 苏 tú sū 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屠刀 屠杀 苏醒 复苏 品读古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读这两句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 我仿佛能听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仿佛能闻到屠苏酒的香味。 爆竹: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除:流逝,过去。 这两句紧扣题目,写出了春节人们放鞭炮、畅饮美酒的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爆竹声”从听觉上展现了春节热闹的场面,“春风送暖”从触觉上描写了春节时天气变暖,人们在暖暖的春风中欢乐地喝着屠苏酒庆贺新年的情景。 诗句大意: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品读古诗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这两句紧承前两句欢乐的气氛,用早上初升的太阳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用“新桃换旧符”的习俗,表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曈曈日”从视觉上照应了前边的“春风送暖”,烘托出一片祥和的气氛。 诗句大意: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品读古诗 《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 人们放鞭炮,在鞭炮声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亲人们欢聚一堂,畅饮屠苏酒,相互说着祝福的话。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大家都忙着把旧桃符换成新桃符。 放鞭炮 饮屠苏酒 换桃符 了解背景 王安石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为了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不顾大官僚的反对,废除不合理的制度,推行新法。《元日》即写于某年春节,此时王安石正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并不只是单纯地记录北宋的春节民俗,还表达了诗人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 王安石变法 回归整体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热闹欢乐的新年氛围,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伟大抱负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书写生字 fú 符 上下结构 符合 桃符 符号 上短下长。“付”的左下竖稍短,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在竖中线上。 清 明 [唐]杜牧 知识链接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5日或4日,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从古至今许多文人以清明为话题写下了许多诗词和文章。 清明节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散文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咏史诗多讽刺时政,写景诗画面鲜明,语言清丽。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清明》《赤壁》《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跟着音频朗读古诗,读准生字,读出节奏。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