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5.琥珀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15个生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你见过琥珀吗?你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吗?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2016年3月6日,中国科学家发现了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古老的琥珀矿石,其年龄在9900万年左右。 什么是琥珀? hǔ pò 琥 珀 wēng wēng 嗡 嗡 松脂 拂拭 渗出 zhī shì shèn 前俯后仰 一番 埋在 澎 湃 fǔ fān mái péng pài 挣扎 zhá 学认字 学认字词 识字方法 琥 嗡 湃 澎 渗 俯 hǔ péng wēng pài shèn fǔ ——— pò 伯 bó 湃— pài 拜 bài 形近字对比 形声字:左形右声 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zhá 多音字 扎辫子 zā zhā 扎针 zhā 扎营 zā 扎风筝 扎 [ zhā ] 1.刺:扎针。扎花。 2.驻、扎:扎营。 3.钻:扎猛子。 [ zā ] 1.捆,缠束:扎辫子。扎腿。 2.(量词)把儿,捆儿:一扎线。 zhá,用于“扎挣”“挣扎”。 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本文主要写了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推测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被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初读课文 1.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它们是怎样成为化石的? 3.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大胆质疑: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文中第一次出现了“太阳”,阳光是松脂融化的原因,也是形成琥珀的第一个条件,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品读课文 “划动”“沿着”“爬”写出了蜘蛛的动作,这些动词表现了蜘蛛一心一意地想把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同时交代了它们离得那么近的原因,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小心”一词恰当地写出了蜘蛛捕食的状态,———小心翼翼、慢慢地靠近猎物。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热辣辣的太阳 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 这块琥珀是由一颗松脂球形成的,而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天气热,不断滴落。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刚好”一词独具匠心,生动地写出了琥珀形成的机缘巧合。就是在那一刹那间,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一起包在里头,促成了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两只小虫体积很大,因此需是一大滴松脂。 琥珀中有蜘蛛和苍蝇两只小虫,因此推测它们是一齐被包住。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 把“滴落的松脂”比作“黄色泪珠”,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既写出了松脂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两只小虫的惋惜,甚至连老松树都留下了眼泪。 比喻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