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1045

浙江省四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127742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浙江省,语文,答案,图片,试卷,联考
  • cover
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3月四校联考 语文学科试题卷 命题:浦江中学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人类社会语言体系中,有关疾病的话语表达从未匮乏。当一种疾病出现后,人们尝试用话 语对其进行言说和解释。与专业技术人员不同,普通民众的言说并非要揭露疾病真相,而是期望 通过大量话语表达抚慰内心恐惧,有关疾病的流言也由此甚嚣尘上。患病者因疾病成为道德层面 的传染者,成为被群体排斥的他者。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初,对患病者社会身份的话语塑造便开始 出现。在围绕疫情的社会话语体系建构中,“武汉人”被塑造为疾病传播的“符号化”群体。随 着疫情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疾病的心理恐慌逐渐加重,有关“武汉人”的话语描述也加入更多道 德惩戒意义,产生对“武汉人”的符号污名化现象。 疫情暴发期间,患病者与疾病暴发地居民成为其他社会民众恐慌的对象,人们希望与这类人 群保持距离,当现实的空间隔离尚无法实现时,心理隔离成为人们唯一选择。将“武汉人”塑造 成污名化符号,既是健康人群站在道德高位上施加的道德惩戒,同时也是健康人群希冀实现心理 隔离的话语体现。 在社会运行规则中,疾病被视作社会风险因素,是维持社会稳定运转所需消除的因素,这造 成患病者的社会边缘化现象。人们依托社会规则形成的话语权力,采用负面语言对患病者加以描 述,甚至借助话语将患病者“妖魔化”,达成将患病者从所处社会环境中排斥或消除的心理意图。 由上可知,话语虽源自个体意识,但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规则,人类的言说过程亦是自我社会身份 塑造过程。人们使用话语的前提便在于接受话语所蕴含的潜在社会规则,在使用话语进行交流中 不断将自我与他者对象化、符号化。疾病对个体生命的剥夺和对社会稳定的危害,使其遭受社会 话语规则的抑制。当疫情暴发时,人们出于对疾病的恐惧自然而然形成对疫情相关人群的话语排 斥,在民众恐惧心理不断加重过程中,疫情相关流言话语也开始盛行. (摘编自高旸《从“污名”到“同情”:疫情时期社会心态调整探析》) 材料二 互联网的诞生产生了许多所谓的“官宣”,其实并不靠谱。现在都说要追求真相,其实互联 网诞生以后我们就进入了后真相时代,网上许多人其实并不真的在乎真相,在乎的是情绪,是自 己的立场、观点和意见。一方面孜孜以求真相,一方面又不闻不顾真相自说自话。真相似乎已经 不重要了,价值观更重要,有时候就是价值观在说话,这样就会产生很多偏激的言论。 高二语文四校联考试题卷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