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八下历史第3单元素养测评试卷02 【八下历史阶段测试卷】 [测试范围:第三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全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指责这篇文章,但是这场讨论已不可能冷却下去。这说明 ( ) A.社会渴望思想的解放 B.社会一致要求党中央改变政策 C.真理越辩越明 D.人民对学术真理的热情空前高涨 1.A 2.“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开启这个“光辉起点”的是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2.A 3.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合作学习小组围绕主题收集了以下资料,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 资料类型 名称 传记 《邓小平时代》 图片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领导人讲话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歌谣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A [解析] 由表格信息“《邓小平时代》”“《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研究主题是农村改革,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A正确;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故B错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与表格中的图片、领导人讲话、歌谣的内容不符,故C错误;表格内容和对外开放无关,故D错误。 4.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 )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农村改革成效显著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C.城镇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4.A [解析]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1984年开始的,排除B项;表中数据只是相对自身增长的比例,无法得出C项结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提出的,排除D项;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项符合题意。 5.下图反映了我国1978—1987年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实行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B.进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C.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D 6.1992年,山东省政府开始实行国企“破三铁”行动,一是通过建立劳动合同制,破除“铁饭碗”;二是通过建立干部聘任制,破除“铁交椅”;三是通过建立技能岗位工资制,破除“铁工资”。这次行动 ( ) A.优化了国企的产业结构 B.改变了国企所有权性质 C.增强了国企的经营活力 D.消除了国企发展的障碍 6.C 7.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0年,资产超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已经达到453万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表明 ( ) A.私营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B.改革的成果得到了法律的肯定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逐渐深入 7.D 8.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部署;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充分说明了 ( ) A.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经济建设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D.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8.D [解析] 材料充分说明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