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2292

2025春八下历史第3单元素养测评试卷03【八下历史阶段测试卷】(原卷版+答案版)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19645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下,历史,试卷,2025,答案,原卷版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春八下历史第3单元素养测评试卷03 【八下历史阶段测试卷】 [范围:第三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是二组同学收集到的史料,由此可判断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 史料①:《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照片 史料②:《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评论员文章 史料③:《人民日报》第一版刊发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 A.思想解放,扬帆起航 B.计划经济,发展繁荣 C.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D.城市改革,初见成效 1.A  2.【时空观念】时间轴呈现历史发展脉络。下列某一主题的时间轴中①处应为 (  ) A.三大改造完成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B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开展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到1982年底,全国共平反了300多万名干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平反后的他们放下包袱,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这一做法 (  ) A.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B.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标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D.助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 3.A  4.下表所示的内容表明 (  ) 时间 文件 概况 1978年底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 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 1979年9月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 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 1982年1月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其他一些形式的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A.农村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B.“包产到户”不被群众所认可 C.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层层障碍 D.“左”的错误在党内仍然很严重 4.A  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20世纪80年代)由于农业改革,农民现在每年平均在庄稼上只花60天时间,而在农业合作化时期,他们一年要在田里劳动250天到300天。作者强调的是这场“改革”使 (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C.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 D.农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5.B 6.右面是1978年和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有利于(  ) A.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B.完善平均分配方式 C.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6.A [解析] 分析题干中的示意图可知,国有企业留利占比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3年起,国家规定凡有盈利的国营企业,其利润按一定的比例税率缴纳所得税,缴税后的利润一部分上交国家,一部分按国家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自行支配,其主要目的是增强企业活力。故A项正确。 7.下面两幅图片是上海在不同时期发行的粮票与股票,其反映了 (  )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C.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化 D.边陲小镇蜕变为经济特区 7.A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粮票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而股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表现,这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改革和对外开放无关,排除B、C两项;边陲小镇蜕变为经济特区是指深圳,排除D项。 8.【唯物史观】“改革开放最初的萌芽,是从民间发起的。这些来自基层的智慧,丰富和升华了邓小平的认识,使他有了首先在深圳等地,搞一块地方办特区,作为‘试验’,然后‘摸着石头过河’的伟大构想。”这表明改革开放 (  ) A.是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