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2597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5103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广东省,考试,答案,PDF,试题,语文
  • cover
博罗县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 8 页,22 小题。总分:150 分,检测用时: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 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 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 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现代文阅读(31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经过 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主 创新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 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 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来,“速 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 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 “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 求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把品质从 99%提高到 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 神的精髓。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 人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著称。 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 第 1页/共 10页 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 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 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 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激励制度。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具备“四个崇尚”, 即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崇尚技能,让技能型人才有地位、有较高收入、有发展前途; 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应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 同时,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促使产业工人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最终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 观念。为此,应围绕产业工人的培训、奖励、社会保障等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转变“重装备、轻技工, 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逐渐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摘编自李洋泉《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湖北省文联主席熊召政说,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现实 针对性。环视文化市场,一方面,百花齐放,佳作迭出;另一方面,虽然每年都有海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