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65271

江西省南昌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15664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江西省,南昌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
  • cover
●●●●●●● ●00●●●●●● NCS20160607项目第三次模拟测试卷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语 文 A.小词篇幅短小,最初是歌筵酒席之间的艳歌,尽管不乏情韵,但一般不上大雅之堂,因而被人 们轻视 ●0●0●●●●●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題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B.早期小词不同于诗歌,作为唱词,一般没有言志内容,其情感大多需要通过借助读者的联想和 ●●●●●●●●● 第I卷阅读题 想象去感悟 甲必答题 词虽小,但具有独特的美感特质,词中形象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其意蕴隐藏着多种解读的 可能性。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D.小词的情感哀婉曲折,五代时的《花间集》男性作者常常借助女性形象、情思和话言表达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感。 小词在初起时本来是歌筵酒席之间的艳歌。因为它篇幅短小,而且人们对它轻视,所以称它作 2.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小词。但是这种艳歌小词却很妙,它有一种特殊的美感特质,跟诗是不一样的。诗是言志的,是它 般诗歌作品触动心灵,大多由于作者的心意和情怀,小词是歌咏他人之作,歌词本身难以让 本身的情意内容就有一份感动你的地方。比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曾云:“剑外忽传收蓟北, 学校初闻涕泪满衣裳”,这当然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作品:可是,它们使读者感动的原因,是杜甫本身博大 人感动。 B小词创作中,呈现出“双重性别”,一般女性看来非常现实的动作行为,在男性作者的笔下 密深厚的感发力量所致。小词则不然。在我看来致使小词意蕴丰富起来的原因,一种是“双重性别 往会引发人们的言外联想 的作用。比如《花间集》中的作者都是男性,而他们所写的那些形象、情思和语言却都是女性的,这 C.小词作者创作时的情境并非作品表现的情境,正是这种言语情境的强烈反差,丰富了作品的 种“双重性别”的现象,就容易引发读者丰富的言外联想。如果换作一个女性作者写她的对镜梳 意蕴 妆,那就是非常现实的动作行为。而当一个男性作者用女性口吻来叙写女性对镜梳妆的时候,就容 D.小词总是写伤春的感情,这也是古今诗人常用的喻托,只是小词中的喻托与屈原、曹植等人的 易促使读者想到这里边有象喻的意思。像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照花前后镜”等词句,都使读 喻托有本质不同。 者透过词表面的女性形象,联想到一个男性如张惠言所说的“感士不遇”一类的感情。 下列关于小词演变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班级 致使小词意蕴丰富起来的另一种原因,是“双重语境”的作用。比如南唐作者李璟《摊破浣溪 A.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和温庭筠的《菩萨蛮》尽管都写了弃妇形象,但由于作者所处情境不同, 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数勺,王国维认为“大有众芳芫秽,美人迟暮之感”。从表 表达的意境也不一致。 面看,李琭这首词与温庭筠《菩萨蛮》一样,也是写一个弃妇的形象。实则不同。温庭筠词引起读 B南唐李后主在小词创作中把他人的伤春与自我的伤春联系在了一起,使小词创作有了新的突 封者联想,是由“双重性别”引起的。因为温庭筠是个士人,所以他使读者想到一个士人的“感士不 破 遇 是李璟作为南唐的君主,他无所谓“遇”与“不遇”,所以他的思妇形象没有“感士不遇”的 C.小词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不再是为歌女写作,而是作者用歌词的形式自我抒情和写作,表达自 意思。可王国维为什么从他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看到了“众芳茺秽,美人迟暮 已主观情感。 的悲哀和感慨 就是由于“双重语境”的缘故。因为李璟时代的南唐,偏安一隅,在他所处的这个 D.小词的拓展与演变,与朝代的兴衰密不可分,其中折射出时代的变化对文学对诗人内心世界 姓名 小环境的相关语境之中是可以安定享乐、苟全一时的;可是在整个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