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3566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因数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691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小学,数学,人教,五年级,因数,格式
  • cover
1.因数和倍数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 课题 因数和倍数(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涉及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范畴,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通过除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中,主要利用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因数和倍数是揭示两个整数之间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课前谈话中,通过把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迁移到数学中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因数和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知道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3.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分钟) 1.创设情境。 (1)提问:你们能说说老师和你们是什么关系吗? (2)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你们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2.揭示课题。 在数学王国里,整数除法中也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 1.(1)思考后回答出师生关系。 (2)思考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学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能说出:母子(女)关系、同桌关系…… 2.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写一写。 (1)3×5=15 15÷( )=( ) 15÷( )=( ) (2)9×7=63 ( )÷( )=( ) ( )÷( )=( ) 答案:(1)3 5 5 3 (2)63 9 7 63 7 9 2.判断。 (1)9×5=45,所以45是倍数,5和9是因数。( ) (2)在18÷3=6中,18是3的倍数。 ( ) (3)48是8的倍数。( ) (4)在4×0.5=2中,4和0.5是2的因数。( ) 答案:(1)×(2)√(3)√(4)× 3.填空。 (1)因为24÷6=4,所以( )和( )是( )的因数,( )是( )和( )的倍数。 (2)5是35的( )数,35是5的( )数。72是8的( )数,8是72的( )数。 (3)1的因数是( )。 答案:(1)6 4 24 24 4 6 (2)因倍倍因 (3)1 二、自主学习,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0分钟) 1.认识因数和倍数。 (1)出示教材5页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你能把这些算式按照结果分类吗? (3)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4)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 ①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 ②商必须是整数。 ③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5)引导学生讨论除尽与整除的区别和联系。 2.引导学生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以及有什么发现。 1.(1)观察这些算式,同学间相互交流,明确这些都是除法算式。 (2)观察后,根据算式的结果,把得数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得数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 (3)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说出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才是整除。 (4)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明确整除的意义。 (5)小组内互相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除尽: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数,商不一定是整数,没有余数。 整除:被除数和除数(不为0)都是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能被2整除。 2.根据上面所学内容,自主思考后全班汇报。 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