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植物和动物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五)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二、学习内容 5.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①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②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③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三、学业要求 1.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并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2.能结合动物和植物的外部特征,比较动物和植物的异同;能概括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3.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身边常见生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单元课时设计 4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植物和动物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植物和动物是我们人类的邻居,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理解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单元内容涵盖了植物和动物的基本识别、特征描述、生长观察、生活习性了解以及动植物的比较分析等方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形成对植物和动物的全面认识,理解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游戏、比较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和动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和生长过程;知道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需要环境条件。 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能利用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能突破对常见物品功能的思 维定势,利用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等方法,提出不同想法。 探究实践: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 态度责任: 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四课:《身边的植物》《观察植物》《常见的动物》《动植物的异同》。第1课《身边的植物》,认识身边更多植物,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点。第二课《观察植物》,是第一课延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发现更多植物特征,并能根据特征说出植物的名称。第三课《常见的动物》,与前两课构成并列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建立生物学概念。第四课《动植物的异同》是对前三课的植物和动物的比较,通过调查,引导学生找出动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它们各自的生命特征和生活方式,通过分类、比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总之,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生物多样性认识,理解生物体生命基本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 主题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的学生群体中,对于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前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学生已经对周围的世界有了一定的感知和认识。对于植物和动物,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观察经验,这些构成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