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怆然( ) 涕下( ) 决眦( ) 岱宗( ) 足鸡豚( ) 浩荡(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念天地之悠悠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下列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乐府诗集》律诗 B.《望岳》 杜甫 《杜诗详注》五律 C.《游山西村》 陆游 《剑南诗稿校注》七律 D.《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龚自珍全集》 七绝 5.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6.默写填空。 (1)《登幽州台歌》中,写出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诗人深感人生有限的诗句是: , ! (2)杜甫的《望岳》中,“ ,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3)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两句中的“浮云”一语双关,既指眼前所见,又暗喻“小人、奸佞之徒”,与《登飞来峰》中“ , ”中的“浮云”有异曲同工之妙。 (4) ,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5)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8.你们班正在举行一次与唐诗有关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简明的主题语。 (2)如果要你倡议班上同学举行唐诗背诵大赛,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3)(江西中考改编)阅读下面对辛弃疾的介绍材料,参照为辛弃疾写的这段推荐词示例,为杜甫写一段推荐词。 材料:①辛弃疾生于金宋乱世,21岁就统帅数千人马与金军激战。归宋后,他在危难之际率五十骑直闯五万人的叛军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任湖南安抚使期间,辛弃疾亲自组建了一支飞虎军,三十年内一直是南宋国防军的一支劲旅。 ②辛弃疾所写的治国方略《美芹十论》,在政治军事上极具价值。辛弃疾后因主战被弹劾罢免,曾有长达八年的闲居生活,期间创作了大量爱国文学作品,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理想。 【示例】辛弃疾推荐词———他生于乱世,戎马一生,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爱国赞歌。他文武双全,虽命运坎坷,却从未忘怀家国天下。《美芹十论》,洞悉纷乱政局。豪放诗词,光耀千古文坛。他就是他,一代英才辛弃疾! 阅读理解 (一)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的思想感情。 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