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5925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30张PPT) 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80927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6课,三国,鼎立,30张,PPT,初中
  • cover
(课件网) 三国鼎立 第十六课 课件 时空观念 统一 分裂 黄巾起义 200 官渡之战 184 东汉末年 军阀割据 208 赤壁之战 为曹操统一 北方打下基础 229 孙权称帝 266 西晋建立 三国鼎立 局部统一 1.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知道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范围。(时空观念) 2.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可以描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历史解释) 3.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这一过程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因此是历史的进步。(唯物史观) 4.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史料实证)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京剧《捉放曹》中曹操的扮相 京剧《捉放曹》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创作的剧目,讲述了曹操在逃亡中杀死无辜老汉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剧中的曹操是一个疑心极重、冷酷无情的白脸奸臣。然而,这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史书中记载的曹操是什么样子 他和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目录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壹 贰 叁 官渡之战 壹 东汉中后期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政治腐败天灾频发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历时9个月,最终失败。 州郡混乱,地方改刺史为州牧,地方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 西北军阀董卓火烧洛阳,废立皇帝,各路诸侯佣兵自立,割据混战。 东汉末年 背景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景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节选曹操《蒿里行》 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安定、统一 如果你是生活在当时的老百姓,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东汉末年州牧割据、战乱不断。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②用人上:招揽各种人才; ③军事上: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④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材料:“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三国志》 材料:魏武于是乃募良民屯田许下,又于州郡列置田官,岁有数千万斛,以充兵戎之用。 ———《三国志》 曹操势力壮大 曹操和袁绍政治军事集团发展与冲突。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 袁绍 曹操 出身望族,四世三公; 占据黄河以北冀、幽、并、青州,地广人众,兵多粮足。 父亲为宦官养子; 占据兖州、徐州,部分豫州,处于四战之地,受战乱涂炭。 155年 曹操出生 184年,30岁 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镇压黄巾起义 189年,35岁 陈留起兵讨伐董卓 192年,38岁:整编投降黄巾军为青州兵 作《蒿里行》 196年,42岁 迎汉献帝到许昌, 实行屯田 198年,44岁 擒杀吕布 200年,46岁 官渡之战 大败袁绍 207年,53岁 打败乌桓 208年,54岁 赤壁之战战败 作《观沧海》 《龟虽寿》 211年,57岁 西征马超, 平定关中 215年,61岁 破张鲁,取汉中 216年,62岁 进爵为王 220年,66岁 病逝洛阳 210年作《让县自明本志令》 (1)时间: 200年 (2)双方: 曹操集团PK袁绍集团 (3)目的: 吞并对方,统一北方。 (4)战术: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打击敌人要害的战术,偷袭袁军粮草。 (5)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军主力。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概况 影响 赤壁之战 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思考:时年五十三岁的曹操的“壮心”是什么? 统一全国! 官渡之战后形势图 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思考:面对曹操南下的攻势,刘备和孙权该何去何从? 背景 背景 ②孙权联合刘备迎战曹军。 ①208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