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5934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共32张PPT) 初中历史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188519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七年级,2024,统编,历史,初中,32张
  • cover
(课件网) 课件 第二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元谋人 距今约 170万年 蓝田人 距今约 160万年 郧县人 距今约 100万年 北京人 距今约 70万-20万年 山顶洞人 距今约 3万年 早期农业出现 距今约 1万年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 7000年 半坡遗址 距今约 6000年 良渚古城遗址 早期国家出现 距今约 5300-4300年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时空观念 1.知道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和水稻、栗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 2.重点掌握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知道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基本概况、区域特征,知道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部分地区出现早期国家。 3.了解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初步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1. 仔细观察两幅图片,从食物来源的角度分析,两幅图片中描述人类生活有何不同? 2. 这些不同会带来人类生产生活的哪些变化? 目录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壹 贰 叁 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壹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在长期的食物采集活动中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距今约2万年,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粟(小米) 黍(黄米) 稻(大米) 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探究: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有何意义? 材料 种植业……要求从业者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田间劳动……需要的其他资源则需要通过交换获得。……生产和生活需要的石器、木器、骨器、陶器等工具和用具增加,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生产者以提高质量,专业生产者的出现,使得交换增多;食物转变为以植物性的粮食为主,原先从动物性食物中补充的盐分,转变为直接用盐来补充,这就需要生产、运输和交换食盐;人群扩大,需要构建共同的信仰、语言平台,构建共同行为的组织关系,这就需要建设神庙、集会场所等公共工程。在经济和信仰的多种需求下,开始出现市场和信仰中心,而这两种场地往往会结合在一起。 ———徐义华《农业的起源及其意义》 农作物的种植 磨制石器 家畜饲养 定居生活 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意义:①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②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北方地区:发现粟和黍(shǔ ) 南方地区:发现水稻 观察农耕遗址的位置,有什么分布特点? 重要农耕遗址都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南北方分别出产粟、黍和水稻,南稻北粟的中国史前农业格局由此奠定,延续至今。 1.找到北方粟作农业的代表遗址:半坡 2.找到南方稻作农业代表的遗址:河姆渡 江西万年仙人洞 湖南道县玉蟾岩 浙江浦江上山、义乌桥头遗址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 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片,经科学测定,可早至约2万年前,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陶器。 远古先民把用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中烧烤,于是最早的陶器出现了。我国是最早出现制陶技术的国家。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片,经科学测定可早至约 2 万年前,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陶器。此外,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湖南等地,都出土了距今 1 万年以上的陶器。陶器发明后,人类不仅可以用它烧煮食物,而且能储存食物和饮用水。这有利于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因此,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相关史事 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 贰 距今时间 生活地区 房屋类型 原始农业 农作物 农 具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长江下游 水稻(大米) 骨耜(磨制石器) 猪、狗 干栏式建筑 ①木结构水井;②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