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2024学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 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应用 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周公吐哺,_____。(曹操《_____》) (2)_____,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司马迁《屈原列传》) (3)《过秦论》中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 _____”。 2. 按要求作答。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我们 , ,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古镇、古 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 ,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 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 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 和风采。 (习近平《2017年 12月 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①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 ②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 ③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 ④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A.②④③① B.③①④②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2)小明同学结合以上语段,围绕“传统乡土文化传承”的话题,拟写了申论的提纲。你认为不恰当的一 项是( ) 申论提纲: 题目:文化传承,激活传统乡村之根 A. 开篇概述材料观点,提炼其中反映的问题 B. 分析问题解决的必要性、问题解决的方向等 C. 借助《乡土中国》理论,分析传统社会结构 D. 提出个人观点及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案 二、阅读 70分 (一)(16分) 以下是某网站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部分信息,包括图书目录(节选)、试读内容和读者评论三个 板块。请阅读这些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目录(节选): 第二编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句子与主旨·找出关键句·找出主旨·找出论述·找出解答·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受教是一种美德·修辞的作用·暂缓评论的重要性·避免争强好辩的重要性·化解争议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偏见与公正·判断作者的论点是否正确·判断作者论述的完整性·分析阅读的三阶段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试读内容: ①第三个规则与第二个很接近。所叙述的是在提出批评之前的另一个条件。这是建议你把不同的观点 当作是有可能解决的问题。第二个规则是敦促你不要争强好辩,这一个规则是提醒你不要绝望地与不同的 意见对抗,一个人如果看不出所有理性的人都可能达成一致的意见,那他就会对波涛汹涌的讨论过程感到 绝望。注意我们说的是“可能达成一致的意见”,而不是说每个有理性的人都会达成一致的意见,就算他 们现在不同意,过一阵子他们也可能变成同意,我们要强调的重点是,除非我们认为某个不同的意见终究 有助于解决某个问题,否则就会徒乱心意。 ②人们确实会同意、也会不同意的两个事实,来自人类复杂的天性。人是理性的动物。理性是人类表 达同意的力量泉源。人类的兽性与理性中不完美的部分,则是造成许多不同意的原因。人是情绪与偏见的 动物。他们必须用来沟通的语言是不完美的媒介,被情绪遮盖着,被个人的喜好渲染着,被不恰当的思想 穿梭着。不过在人是理性的程度之内,这些理解上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从误解而产生的不同意见只是外 表的,是可以更正的。 ③当然,还有另一种不同意是来自知识的不相当。比较无知的人和超越自己的人争论时,经常会错误 地表示反对的意见。然而,学识比较高的人,有权指正比较无知的人所犯的错误。这种不同意见所造成的 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