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历史一轮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选择题 1.(2024山东济南三模,1)从目前已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较为系统的刻画符号来看,其空间范围包括了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与史前城址、礼仪性玉器的分布范围大体一致。这些发现可以说明当时( ) A.早期文明多元走向一体 B.文明交流超越区域界限 C.各地文化风俗趋于相同 D.文明起源空间范围广阔 2.(2024山东烟台二模,1)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有宫城、内城、外郭三重结构,内城面积为290万平方米、外郭内面积为630万平方米。古城建造了11条堤坝,构成高低两道防护体系,形成13.29平方千米的库区。这反映出当时( ) A.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B.长江流域经济领先于北方 C.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 D.奴隶制国家形态初步形成 3.(2025届江苏宿迁三校联考,1)中华文化中“中”的观念由来已久。史学家唐兰认为“中”最初为氏族时代议事场所居中之徽帜,群众望之而趋附,其所立之地恒为中央,“因更引申为一切之中”。商周以降,“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成为重要的政治思想。这反映出( ) A.早期政治的中央集权特点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C.古代建都以地理中心为主 D.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特征 4.(2024山东聊城二模,1)河南伊川徐阳戎人墓地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其中有铜鼎、簋、壶、鬲、豆、戈、盘、舟、匜和玉佩、琮,金器、陶罐,以及铜礼器编镈、编钟、编磬等,器物形制基本和中原一致。这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 ) A.等级秩序严格 B.贵族生活腐化 C.民族交融加强 D.手工技术进步 5.(2024江苏苏锡常镇二模,2)西周时期的士,受文武合一的教育,大部分务农、从军。至春秋晚期,士开始转变成为具有游动性质的士人,主要延续文事的传统,或仕宦,或教学。这一现象 ( ) A.强化了封建贵族的统治 B.缘于儒家思想的传播 C.反映了阶级结构的变化 D.推动经济文化的交流 6.(2024广东广州二模,1)公元前702年,“北戎病齐,诸侯救之,郑公子忽有功焉”。为表谢意,齐国为防守边境的各国军队馈送食物,并让鲁国来帮忙确定馈送的先后次序。鲁国按周王封爵的次序把郑国排在后面,“郑人怒,请师于齐”。这说明春秋时期( ) A.贵族政治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B.郑国力图巩固西周的分封制度 C.传统的政治秩序已被破坏殆尽 D.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7.(2025届山东潍坊期中,3)秦朝“好兴事”,大规模调发民力兴建工程,导致社会动荡;汉朝,工程工役调发的规模及工期的确定都很有节制,而且注重成本核计,对不熟悉、民族构成复杂的地方反复派遣亲信实地考察,并特别注重当地民意。这反映了汉朝( ) A.与民休息政策的落实 B.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 C.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 D.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8.(2024广东湛江期末,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据此可知,贾谊认为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理论选择失误 B.废分封而推行郡县 C.制度创新有待完善 D.统治阶级施行暴政 9.(2024江苏如皋二模,2)据《汉书》记载:汉武帝重创匈奴后,在河西走廊设立了四郡,“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河西四郡的设置( ) A.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B.促使匈奴人大量内迁中原 C.实现了对西域的行政管理 D.开通了中国与欧亚的商路 10.(2024广东肇庆二模,2)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27郡有盐官共36处,铁官在40郡中有48处。其分布范围在东北远至辽宁的盖县,西南至云南的安宁,西北达内蒙古的河套西北,南抵广州,东南到浙江的海盐。汉代的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