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检测卷(一)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江苏淮安阶段练习)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研究人员对于无菌技术则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污染展开讨论。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倒平板后,对空白培养基进行培养,可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 若培养皿盖和培养皿底之间溅有培养基,则不宜用此培养皿培养大肠杆菌 高压蒸汽灭菌时的灭菌条件通常是121 ℃,15~30 min 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的使用过程中,可用紫外线照射30 min来进行消毒 2.(2024·江苏泰州一模)某些微生物能合成几丁质酶,使几丁质降解为N-乙酰氨基葡萄糖后进一步转化利用。科研人员试图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几丁质的菌株,通过微生物培养获得几丁质酶,用于生物防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土壤样品应加到以几丁质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 目的菌的纯化和计数可以使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可依据单菌落周围“水解圈直径/菌落直径”的值来筛选目的菌株 获得的几丁质酶可用于防治某些有害的甲壳类动物、昆虫等生物 3.(2024·江苏镇江开学考试)镇江香醋是一种通过固态发酵工艺制作的小曲醋,酿造的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冷却的目的是为酒精发酵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制醅过程中需添加琼脂等凝固剂形成固态发酵醅基 碳源不足且氧气充足时,醋酸菌可利用酒精进行发酵 醋酸发酵中经常翻动发酵物,利于控制发酵温度和通气状况 4.(2024·江苏无锡阶段练习)发酵制氢技术是我国为早日实现“碳中和”开发的新能源技术之一。传统农业中,水稻、小麦的秸秆常被焚烧,既产生浓烟污染环境,又增加了CO2排放,研究团队将秸秆制成发酵液培养某种细菌,进行发酵制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鉴定该细菌是否为纤维素分解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试剂 水稻、小麦的秸秆中富含纤维素,可为产氢细菌提供碳源 底物浓度、温度、pH等是影响发酵产氢量的重要因素 与传统农业相比,发酵制氢技术既能减少CO2的排放量又能获得新能源 5.研究人员利用甲、乙两种二倍体植物的各自优势,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兼有两种植物优势且耐盐的目的植株,其实验流程如下图,a~e表示不同操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通过a操作获得完整且有活性的原生质体,主要利用了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高效性 b操作可使用聚乙二醇促进两种原生质体的膜融合,以获得未分化状态的杂种细胞 d操作所用培养基应添加一定浓度的钠盐,且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先小于1后大于1 甲、乙植株是两个不同物种,因此通过该技术培育出的目的植株会表现出高度不育 6.(2024·江苏南通阶段练习)常规动物细胞培养是将细胞在平面条件下培养,培养出的单层细胞不同于人体内的组织结构,在药物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三维细胞培养技术是在体外为细胞提供类似体内的生长环境,使细胞形成立体的三维结构,更有利于药理学的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细胞培养过程中,混合气体带CO2的主要作用是刺激细胞呼吸 定期更换培养液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培养过程中细胞被杂菌污染 与常规细胞培养相比,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不存在接触抑制现象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药物对组织内部细胞的作用 7.(2023·江苏常州阶段练习)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均是从小鼠的脾脏中提取的 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并能产生所需抗体 ①促进细胞融合可利用灭活的病毒,不可以利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 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 8.(2024·江苏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