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59326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98900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民族,PPT,25张,课件,交融,5课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目录 政权更迭 民族交融 江南开发 三 二 一 课程标准: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2、认识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哪个人,不是三国时期的人? 一、政权更迭 (一)三国鼎立 吴 蜀 一、政权更迭 (一)三国鼎立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 魏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哪国最有实力完成统一? 意义: 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全国统一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一、政权更迭 西晋形势图 (二)西晋:短暂统一 263年 266年 280年 291~306年 316年 司马昭灭蜀 司马炎代魏称帝, 国号晋,史称西晋 西晋灭吴,完成统一(三家归晋) 八王之乱 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一、政权更迭 (二)西晋:短暂统一 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 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惠帝纪》 大臣石崇与 国舅王恺斗富 晋武帝的舅父王恺同爆发户荆州刺史石崇斗富比奢。 王恺用麦芽糖洗锅,石崇用石蜡当柴烧,王恺用紫丝布做成四十里的步障,石崇用锦做步障长达五十里;王恺拿出晋武帝赏赐的二尺高的珊瑚来炫耀,石崇不屑一顾地把它敲碎,拿出六七个三四尺高的珊瑚让王恺挑选。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西晋鉴于东汉末年以来地方州郡权重割据的弊病,希望通过宗室诸王出镇地方来拱卫中央。 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史称“八王之乱”,历时16年。 一、政权更迭 (二)西晋:短暂统一 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八王之乱,损耗国力 一、政权更迭 (二)西晋:短暂统一 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五胡内迁,民族矛盾激化 这些民族在与汉族社会的频繁接触中,受到了汉族统治者的沉重剥削,很多人沦为佃客、奴婢,或被官府征发服役、当兵作战,有时贵族亦不能自免。因此,民族矛盾日益加深,“怨恨之气,毒于骨髓”。 匈奴人刘宣在劝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时称: 晋为无道,奴隶御我。 五胡: 匈奴、羯、氐、羌、鲜卑 五胡内迁,民族矛盾激化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八王之乱,损耗国力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阶级矛盾尖锐 ① ② ③ 一、政权更迭 (三)东晋 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刘汉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洛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 ———刘知己《史通》 南北分裂 一、政权更迭 (三)东晋 1.建立: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政治特点:士族专权(门阀政治),皇权弱化 形成原因: (1)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2)政治原因:魏晋政权依赖士族支持,是其统治基础。 (3)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为士族提供政治保障。 (4)经济原因:庄园经济发展,自给自足,渐成割据。 士族--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的特殊的社会阶层 士族专权: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 “王与马,共天下。”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琅琊王氏(王导、王敦); 陈郡谢氏(谢安、谢玄); 颍川庾氏(庾亮); 谯国桓氏(桓温、桓冲) 士族特点: 政治--按门第高低,世代垄断高官 经济--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文化--崇尚清谈 社会--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一、政权更迭 (三)东晋 士族沿革 东汉 豪强地主 源头 三国 九品中正制 形成 东晋 九品中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