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习作:游___ 选材训练] 下列材料不适合作为本次习作材料的是( ) A.爸爸带我去黄山游玩。 B.在公园偶遇老同学。 C.参观江南水乡的民居。 D.暑假到内蒙古大草原游玩。 2.下面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A.景色或样子 B.看 3.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 A.“贴”字可以换成“挨”字,因为它们的意思相近。 B.“贴”字比“挨”字更能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是紧紧地挨着船底的,反映出孔隙的狭小。 4.为画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痕迹_____( hén héng ) 佛香阁_____( gé gě ) 堤岸_____( dī tí ) 树从_____(cōng cóng ) 5.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情况下的日出( ) A.天气晴朗和天边有黑云 B.雾霾天 C.天空下雨 D.阴天 二、填空题 6.下面的多音字你能读正确吗?请填写正确的读音。 脉 山脉( ) 含情脉( )脉 血脉( )相连 饮 饮( )马 一饮( )而尽 饮( )料 重 重( )重叠叠 事关重( )大 重( )复 恩重( )如山 故地重( )游 7.看拼音,写词语。 yōnɡ jǐ( ) jiānɡ zhè( ) wān yán( ) tū wù sēn yù( ) shāo wēi( ) é jiǎo( ) tún bù( ) yuán tóu( ) 8.看拼音写汉字。 kuò hé chà xiāng ( ) ( ) ( ) ( ) 9.根据课文《颐和园》内容填空。 课文按照作者 的顺序记叙的。先写 的景色,从“进了颐和园大门,绕过大殿, ”可以看出;接着写 ,从“走完长廊, ”可以看出;最后写 ,从“从万寿山下来, ”可以看出。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叙述条理分明,有两条线索贯穿全文,一是 :路上→洞口→ → → →出洞。二是 :深黑的石洞→ → → →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三、语言表达 11.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时而……时而……时而……时而……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即使……也……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一望,颐和园的景色尽收眼底。在葱郁的树丛中,有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丝痕迹。往远处看,隐隐约约地望见北京城的城楼和白塔。 12.多音字。 佛 ( ) ( ) 几 ( ) ( ) 1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A.把景物全部看在眼里。 ( ) B.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 C. 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 ) 14.这一段主要描写 的景色。作者运用 方法进行描写。 15.这一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16.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17.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课文精彩回放。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18.联系上下文,给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 (1)拥挤( ) A.人挤在一起 B.地方相对小 (2)突兀森郁( ) A.突然,感到很惊奇 B.高耸直立,阴暗 19.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0.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 洞,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 。 五、书面表达 21.习作 巴金的《海上日出》描绘了一个伟大的奇观,请你也来写一写你看到日出的景观吧。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将画面写生动。写完之后,你可以发到微博,让同学们给你点评。 《第五单元》参考答案 1.B 2.A 3.B 4.hén;gé;dī;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