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0445

第六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联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7552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六,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联读,教学设计
  • cover
身心受困 破“壳”突围 ———《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联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变形记》、《装在套子里的人》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 2 篇文章,人文主题是“观察与批判”。别里科夫是一个封闭保守,害怕变革,极力维护旧秩序的“套中人”。格里高尔则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谨小慎微,对家庭勇于承担责任,孝顺父母,善良忠厚的小人物。但他们二人在性格上又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性格孤僻,胆小怯懦,生命中都有一个有形或无形的“套子”存在。2 篇文章内容都反映当下困境,寻求正确路径突围,展现抗争精神;2 篇文章都关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人物的象征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阅读小说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来说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要了解作者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实现创作意图,并能借鉴小说技法进行创作是难点,需要教师通过活动设计深入挖掘文本,品味小说的独特魅力。 三、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基于“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理念,进行单元内课文的融合,整体理念一是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单元主题下统整学习内容,打破不同课文间的壁垒,二是在整合过程中突出重点,紧抓小说叙事内在机理的探究。根据单元学习任务,抓住“突围”这一连接点,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两篇小说进行融合,学习小说创作手法的同时,提升对社会现实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从而指导现实生活。 四、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小说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主题。 2.探讨小说人物性格上的相似,联系现实社会,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难点 别里科夫的自我束缚与格里高尔被迫变形后的被动困境 ;需结合情节(如别里科夫的“恋爱风波”与格里高尔家庭态度的转变),分析新旧势力冲突及社会变革的影响 如何将两篇作品的主题(如“守旧 vs. 变革”“异化与孤独”)迁移至现实,讨论当代社会中的“套子”现象(如信息茧房)或“变形”压力 五、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我校文学社准备举办一场主题为“人与社会”的读书分享会,要求同学们踊跃推荐不同类型的阅读篇目。文学社收到同学们推荐的《变形记》《装在套子里的人》,对采用其中哪一篇犹豫不决,鉴于我班正在学习这两篇小说,特邀请我班同学提供建议。 作者 ● 作者: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巨匠。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巨匠,其作品大多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采用诙谐幽默的笔调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 ● 作品: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装在套子里的人 》戏剧《樱桃园 》 《万尼亚舅舅》 《海鸥》 ● 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羊脂球》《漂亮朋友》《我的叔叔于勒》),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 《装在套子里的人》人物关系 段 落 主要情节 一(1—5) 从别里科夫的外表、行为、思想方式 和生活习性,写他的“套中人”特征 二(6—37) 开端 结婚事件 发展 漫画事件 骑车事件 高潮 争吵交锋 结局 婚事失败 三(38—40) 他的死和出葬。指出现实里的“套中人”还 有许多。 别里科夫形象 孤僻胆怯、因循守旧、敌视新生、维护专制的猥陋、卑劣、虚伪的沙皇政府的卫道士。 他既代表了一股黑暗、腐朽的势力;也成了一切害怕、阻碍新生事物的代名词。 他不仅是个性格典型,也是个时代典型。 华连卡姐弟形象 柯瓦连科 向往自由、光明正大、敢作敢为、仇视憎恨反动保守势力,向往自由光明的新势力的代表人物。他的一“推”导致了别里科夫的一“滚”。 华连卡 在婚姻问题上先前有些糊涂,为人率真、爽朗、明净、纯洁,活泼可爱、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