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 历史试卷 2025.3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一项。 1.关于夏启获得君位有多种说法。研究下面材料,解读准确的有 《孟子》 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史记》 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夏后奠卣(“莫”是丧祭,“卤”为忧,指居丧),庶灵因固,九德溥扬,两中乃 《两中》 入(“两中”天帝的两位使者圭中、祥中),格于有河(“有河”政治中心区 清华简 域)。三年,在日乙丑,两中又降,格于有夏。 ①认同“夏启攻益自取”之说 ②“禅让”是对“篡夺”的粉饰 ③蕴含对“尚贤”思想的宣扬 ④君权“天”授的传承合法性 A.① B.③④ C.①⑧③ D.①③④ 2.董仲舒主张“恶之属尽为阴,善之属尽为阳。阳为德,阴为刑。刑反德而顺于德,亦权 之类也”“是故天以阴为权,以阳为经”“经用于盛,权用于末。以此见天之显经隐权, 前德而后刑也”。这体现了 A.西汉秉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 B.邹衍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主流 C.赓续春秋战国的儒家仁政思想 D.两汉以来律令儒家化逐步深入 3.Deepseek对《资治通鉴》中相关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763名唐代科举进 士中,有17%的人具备实务能力,而同期世家子弟的胜任率则达到了34%。对于这些 数据的合理解释包括 ①安史之乱造成的人才断层 ②门阀家学垄断仕途的升迁 ③科举考试侧重于诗赋经义 ④及第后需吏部的选拔任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高三历史试卷 第1页(共9页) 4.列班·扫马的西行路线长达11200公里,被誉为“逆向的马可·波罗之旅”。他的出使 在欧亚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关于扫马访欧之行的堆断合理的是 1287年9-10月全到头王排力四世、 英王爱临华一出的换笼 1287年3月从伊利什四出就 128阳年9月床想凹,交业奖 列班·日马约1226年出生 于信年盛斯化利单惑林教 的。1275年将后出 游住路银冷, 马 128 》 3月返 一船资之 ①代表元朝皇帝与欧洲多国建立联系 展现了13世纪东西方交流的双向性 ③可观察拜占庭帝国与罗马教廷的分裂 ④领教英法两国专制王权的强化与威严 A.①② B.④④ C.①③ D.③④ 5.下表展示了中国从汉朝到清朝各朝代的郡(府)、州、县的数量统计。通过观察并结合 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 汉至清郡(府)、州、县数 汉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郡(府) 103 190 30 33 140 309 州 360 254 359 193 205 县 1314 1255 1557 1234 1127 1138 1353 注:据《汉书》《旧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统计。 ①自秦迄清,县是最具有稳定性的地方基层单位 ②州作为行政区域的划分名称,在唐代首次出现 ③最高层级的行政区由监察区、军区等转变而来 ④县级以上政区,数量越划越多,辖区越划越小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高三历史试卷第2页(共9页)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 历史试卷 2025.3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一项。 1.关于夏启获得君位有多种说法。研究下面材料,解读准确的有 《孟子》 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史记》 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 夏后奠卣(“莫”是丧祭,“卤”为忧,指居丧),庶灵因固,九德溥扬,两中乃 《两中》 入(“两中”天帝的两位使者圭中、祥中),格于有河(“有河”政治中心区 清华简 域)。三年,在日乙丑,两中又降,格于有夏。 ①认同“夏启攻益自取”之说 ②“禅让”是对“篡夺”的粉饰 ③蕴含对“尚贤”思想的宣扬 ④君权“天”授的传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