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2773

10.1 认识民法典 课件(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165153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0.1,七年级,法治,道德,初中,2024
  • cover
(课件网) 10.1 认识民法典 政治认同:感知民法典的实施的意义,初步树立"学法、守法、懂法、用法”的意识。 法治观念:感受《民法典》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提升学生的法律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民法典的认同感和敬畏感,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自觉遵守民法典,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素养目标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树立法治意识。 难点 民法典规定人们从事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的规范和保护。我们从事民事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民法典保护我们的哪些权利? 导入新课 胎儿继承权保护 :根据《民法典》第16条,胎儿在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民事权利中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例如上海某大学生将遗产捐赠红十字会的遗嘱案例中,明确自然人可自由处分个人财产 出生前:权利起点前移 虚拟财产继承 :安徽淮南市公益诉讼案件中,明确出售微信号需承担侵权责任,呼应民法典对虚拟财产的保护原则 ; 冲动消费维权 :直播打赏、游戏充值等行为,民法典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追回大额消费 。 成年初期:数字时代权益守护 离婚冷静期 :民法典新增离婚冷静期制度,防止冲动离婚; 共有财产管理 :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有财产时,民法典明确另一方可通过法律途径追回。 婚姻家庭:自由与责任的平衡 居住权入法 :民法典规定居住权人可合法占有、使用他人住宅,破解“以房养老”困局; 意定监护制度 :老人可自主选择监护人,保障晚年生活自主权 老年生活:居住权与养老保障 数字遗产管理 :民法典明确网络账号、虚拟财产可被继承; 高空抛物追责 :民法典第1254条明确高空抛物责任划分,物业未尽责需担责 身后权益:财产与人格权延伸 民法典是一部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 1.民法典的含义 探究与分享 早晨 :外卖迟到,平台用“算法免责”遭拒(→第496条:格式条款公平原则) 午后 :老人被忽悠买保健品,子女依法追回全款(→第148条:欺诈可撤销合同) 深夜 :邻居装修扰民,物业不作为被追责(→第286条:业主共同管理权) “24小时:民法典如何守护普通人?” 思考:实施民法典有什么意义? (1)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2)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2.民法典的作用 探究与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节选)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五条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 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上述规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内在联系 民法典注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 3.民法典的道德底蕴 4.民法典的基本原则 社会成员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为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调整平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