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3968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999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1课,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教案
  • cover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辩证认识城市化与人类社会环境的关系。 2.时空观念:从英国和中国的不同角度展现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3.历史解释:分析城市化的成因及影响。 4.史料实证:根据史料了解城市化的过程,认识近代以来城市化的进步意义及存 在的问题。 5.家国情怀:认识城市在历史发展的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希望通过对“城市化的演进”、“居住条件的改善”、“公共设施的完善”、“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等四个子目的梳理,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城市化对近代以来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近代以来中外城市化的原因、存在问题及解决。 课前准备、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新授课 学法指导 表格梳理,根据表格梳理内容情况直观判断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程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天津老城厢建筑与天津小洋楼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天津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为何差异如此之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世界各国近来以来的城市化又有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设计意图: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深入学习。 第 学习任务一:中西方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演进历程 教师活动:通过幻灯片展示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表现,然后展示两份图片史料:欧洲中世纪的城市与中国古代的城市,辅以教师讲授,讲解古代中外城市的特点、功能。 学生活动:回顾本册书第10课的内容———中西古代城市的发展情况。 设计意图:联系课内知识,通过已掌握的古代城市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教师活动:展示英国近代城市化发展成就的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西方近代城市化开始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研读史料,思考问题并作答。 材料一 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益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房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在城市的最外边东南方,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 ———(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括》 思考:依据材料一指出推动西方近代城市化开始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近代西方的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查找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师活动:以表格的形式展示1751-1851年间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反映的实质问题。 学生活动:分析数据,整理思路进行作答。 材料二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思考:人口的增长会给城市带来哪些红利?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有何意义? 城市人口的增长会给城市带来充沛的劳动力和庞大的消费人群。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长甚至超过一半,说明英国的城市化已初步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材料的补充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史料,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师活动:介绍英国曼彻斯特的城市化情况。补充史料并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史料并检索信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作答。 材料三 从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工业化与城市化就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者互为因果、互相推动。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