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4744

【大单元教学】21.2电磁波的海洋 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74954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21.2,电磁波,海洋,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科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二十一章 分课时设计 课题 电磁波的海洋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电磁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由于学生可能对“电磁波”这个名词还有些陌生,并不能深入体会到电磁波的存在。根据教材内容在安排本节时,是由学生身边生活事例来引入新课的,并通过事例和演示实验的方法,注重让学生在从身边的知识、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到新生事物的思想。本节内容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学习无线电知识,做好了铺垫,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物理学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更生动的了解知识。 2.学习者分析 学生虽然对“电磁波”不生疏,但也未必能深入体会到电磁波的存在。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想一想”到“做一做”,从身边的知识、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到新的、未知的世界这一思想。在教学中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活动,其中一项就是查阅相关资料,使他们对电磁波有初步了解。 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1)知道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3)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4)了解电磁波的应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知道电磁波的传播。教学难点是知道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 4.评价量表 《电磁波的海洋》的评价量表任务列表任务要求(满分:10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任务一:电磁波的产生知道电磁波的产生(5分)任务二:电磁波的传播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5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引入新课 思考与讨论教师出示收音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的图片,提出问题:收音机、电视机里的节目从哪来的?固定电话之间有电话线连接着,信息是由电流通过电话线传递的。移动电话之间没有电话线连接,它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引出“电磁波”,它们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引入本节新课主题“电磁波”。 任务二: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观察与思考1.向水中投入一个小石子,石子让水槽的水面振动,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波纹从石子被投入的地方向外传播,形成水波。2.人说话是利用声带发声的。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声波。电磁波的形成和水波(水面在振动)、声波(声带振动带动空气等介质的振动)的形成相似,导线中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电磁振荡),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 虽然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电磁波确实可以给我们传递各种信息。 观看课件、听老师讲解。 从生活中易于理解的水波和声波入手,为后面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做铺垫。【评价标准】知道电磁波的产生(5分) 任务三: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提出问题:与水波类比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呢?结合图像,教师讲解:在一列水波的传播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每上下振次就完成一次全振动,就能形成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相邻的两个波峰或者波谷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称为波长。波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水波不停地向远处传播,用波速来描述波传播的快慢。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吗?播放视频。电磁波的传播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c=3.0×108 m/s。3.波速、波长、频率三者的关系是:波速 =波长×频率。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大的电磁波的波长短。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波长不同就有不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