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4820

【大单元教学】22.2核能 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90784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22.2,核能,课件,教学设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科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第二十二章 分课时设计 课题 核能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由“核能”、“裂变”和“聚变”三部分构成的。核成主要是由原子结构发生改变时,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要了解核能,首先要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非常小,其结构抽象,对于核的由来不易理解,它是本节教学的重点。重核可以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这是裂变;同样,质量较小的核可以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这就是聚变。在核反应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且反应时间较短,如果不加以控制,则无法被人类的正常使用,只能做成破坏非常强的原子弹和氢弹等。在核反应中应用的原料及废料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对人类会产生危害,所以使用核能时还要注重安全使用。 2.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要面对的是九年级学生,内容安排在“能源家族”之后,“太阳能”之前,在知识结构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内容中原于结构这部分内容已在第十五章中学过,可以简单加以复习,“核能”是一个集战争、科学、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关系、人类环境甚至人类社会、人们心理于一体的主题,学习和探究的价值较高。可以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本,从课本上找出答案,对核聚变和核裂变的过程做一个了解。让学生从各方面认识核能,知道核能是一把“双刃剑”,知道合理利用核能,增强学生热爱和平及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1)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2)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我国和世界核能利用新进展;(3)了解核裂变、核聚变。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教学难点是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4.评价量表 《核能》的评价量表任务列表任务要求(满分:15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任务一:核能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5分)任务二:裂变了解核裂变极应用(5分)任务三:聚变了解核聚变极应用(5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原子核式结构的示意图,讲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核外运动。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让学生迅速融入到课堂氛围中。 任务二:核能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其电荷量跟电子电荷量相等,中子不带电。教师可以提问:那么,原子核带什么性质的电?原子呢?质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1836倍,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教师继续介绍: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是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观看课件,听老师讲解。 让学生了解“核能”。【评价标准】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5分) 任务三:裂变 教师给出铀核裂变的示意图,讲解:1934年至1938年,科学家曾先后用中子轰击质量比较大的铀235原子核,使其发生裂变,变成两个质量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1kg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超过2000t煤完全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核裂变是较重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会发生裂变,放出能量。这就好比用火柴点燃木材,木材才能燃烧。假如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了。那么,怎样才能使裂变继续下去呢?教师出示教材图22.2-2 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问:我们将火柴搭成右图所示的结构,想像你在点燃第一根火柴后,会发生什么情况。最后讲解:其实,火柴所发生的情况与裂变中的链式反应很像。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