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5007

4.8.2脊椎动物 课件(共13张PPT)苏科版(2024) 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263661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4.8.2,脊椎动物,课件,13张,PPT,苏科版
  • cover
(课件网) 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2节 脊椎动物(1)鱼类 提出问题: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呢?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观察:1.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外部形态。 2. 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征。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一、外部形态的观察 观察1:认识鲫鱼的各部分名称。 观察2:鲫鱼的体色有什么特征? 观察3: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 观察4:看一看体表,想想鲫鱼的体表结构有什么特点?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鳃盖 背鳍 尾鳍 胸鳍 腹鳍 臀鳍 侧线 一、外部形态的观察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1、鲫鱼的体色有什么特征?想一想,这种体色与水生环境有什么关系? 背部颜色较深,腹部白色,这种体色与水中生活相适应,是一种保护色。 深 浅 一、外部形态的观察 2、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想一想,这种体形与水中游泳有什么关系? 身体呈梭形,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适应水中生活。 3、看一看鲫鱼体表,再用手摸一摸,想一想体表有什么特点?这与水中游泳有什么关系? 体表被鳞覆盖,鳞表面有粘液,可减少游泳阻力。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鲫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鱼鳍吗? 假设1 鲫鱼有鳃,所以能在水中呼吸? 假设2 鲫鱼的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吗? 假设3 作出假设:分析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征,尝试作出假设 。 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特征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问题一:为什么要用两条鱼? 对照实验。 问题二:为什么要固定鱼鳍,而不能直接剪掉? 珍爱生命,保护动物。 问题三:分别固定鱼鳍吗?还是全部固定? 不同部位的鱼鳍,功能不同,要分别探究 。 问题四:将鱼处理后,立刻进行观察吗? 静置1-2min,避免干扰因素。 实验方案1:鲫鱼在水中游泳靠的是鱼鳍。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鹐鹐 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体形 体色 体表 运动 呼吸 侧线 思考与讨论 背深腹浅,保护色 梭形,减少游泳时阻力 有粘液,减少水的阻力 鱼鳍 鳃 感知水流变化 鲫鱼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得出结论: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 箱鲀 松球鱼 鱼类终生生活在 中,用 呼吸, 是主要的运动器官。 水 鳃 鳍 从殷末到唐朝之前,我国养鱼的对象一直是鲤鱼。到了唐代,因皇帝姓李,李鲤同音,而以“鲤”象征皇族,要避讳“鲤”,不能捕,不能卖。捕到要放生,谁卖谁就要受到被打60大板的处罚,这些已有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下,逼得渔民群众寻找到新的养殖对象,即青、草、鲢、鳙。 这四种鱼由于食性和栖息习性不同,很适合混养在一个池塘里,能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和水域空间,养殖效益更大,因而成为我国传统性的养殖鱼类。直到今天,这四种鱼仍然是我国淡水养鱼的主体鱼。因为它们是人工养殖的鱼类,故称为“四大家鱼”。 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四大家鱼 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 鳙鱼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也喜欢在水中上层活动,以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为主食。 草鱼喜欢在水域边缘的中下下层地带活动,以水草为食。鲢鱼栖息于水中上层,主食浮游植物。 青鱼在水域底层栖息,主食螺蛳、蚬、蚌等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 丰富的水生动物资源———四大家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