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课题:单元导读课———明确任务 单元内容分析: 围绕单元主题“家国情———,教材编排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和《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三首古诗中,有边关将士的豪情壮志,有企盼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还有忽闻平叛捷报的狂喜之情;《青山处处埋忠骨》体现了毛主席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军神》表现出刘伯承意志如钢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体现。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他 了”,要求写一件事,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意在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习到的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 单元目标: 1.了解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感受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能选择某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把经过写清楚,并能从多个角度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 3.发布任务,进行任务分工。 单元主题:家国情怀 单元内容 课题内容主旨写法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渴望安定 爱国情怀直抒胸臆《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城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赞扬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精神情景交融《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忧国忧民爱国情怀借景抒情青山处处埋忠骨《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感情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对毛泽东常人感情和伟人胸怀的赞美侧面描写 军神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刘伯承眼睛受了重伤后,为了不影响脑神经,到德国人开设的诊所就医,并且拒绝使用麻醉剂的故事。文章通过对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精准描写,展现出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和他为了革命事业不顾个人安危的伟大精神。对刘伯承钢铁般意志和大无畏精神赞扬正面与侧面描写清贫是方志敏1935年在狱中所写的一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他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清贫”的理解,展现出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赞美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坚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对比手法习作:他———了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家国情———,习作内容为“他××了”。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教材中选入了四篇课文:《古诗三首》《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阅读本组课文,引领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 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人格。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他××了”,特别是要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这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给予了学生更大的空间,鼓励学生根据学习所得和生活积累,经过再创作完成习作 训练,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次习作,教师将引领学生习得方法———尝试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综合运用,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情节的突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