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6291

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207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 cover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寓言单元,《守株待兔》是这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课文中选入的第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着树桩,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当然农夫没有再捡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农夫也被宋国人笑话。 课文篇幅短小,寓意却很深刻。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想着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把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当成必然发生。 教学本课时,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课课后习题以及文言文的学法、寓言的学法等,综合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借助注释和图片,读懂故事内容。 2.想象农夫的形象特点,阐述“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3.迁移联想生活中的类似经历,交流寓言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注释和图片,读懂故事内容。 难点:联系生活经历交流语言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着韩非子先生的脚步一起初步学习了课文,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守株待兔》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穿越古籍,诵读寓言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在朗读之前,不妨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习《司马光》时用过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呀?对啦,结合插图、借助注释,没错这也是我们课本中提出的要求,这些都是学习文言文的小妙招,老师把它们请到黑板上(板书:结合插图、借助注释),方便大家随时参考。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他讲了一个怎样的事?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吗? 2.朗读反馈,读懂寓言内容。 师:好啦,看到大家都认真地读完了。现在请全班同学展示朗读吧! (学生齐读) 读得真不错!同学们都能够按照朗读节奏准确读课文,在朗读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图片、注释,这样就能获取很多故事里的关键信息。 师:接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读。第一句“宋人有耕者”。学生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你是通过什么办法知道的? 生:宋国有一个农夫 师:刚才有个同学说宋国有个农夫,你看这个词语,宋人在注释中是没有注释的,没有写对吧?可是在文末,你一定是发现了最后一句的词语,大家一起读宋国。是呀,这就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早在春秋时期,国家有许多小国组成,宋国就在这里。那宋人就是指的是哪国人?宋国人,守株待兔的故事原来讲的是一个宋国人的故事,这个人他是一位跟耕者。耕者是什么意思? 生:耕地的人 师:所以者是什么意思? 生:……的人 师: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者呢?(国旗下演讲的人我们可以叫他演讲者、获得奖状的人我们可以叫他获奖者、外出旅游参观的人我们可以叫他参观者) 师:那这个耕地的人在哪?文中怎么说的? 师:好,这边继续读“田中有株”,生读。 师:田中有什么? 生:有株。 师:株是什么? 生:树桩。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注释 师:你会学习,找到了好方法,你能完整表达一下吗? 生:我运用结合注释的办法理解“株” 师: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谁? 生:耕田的农夫 师:你还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我还知道了他的田中有一个树桩。 师:田中是故事发生的什么? 生:地点 任务二:剖析情节,深入寓言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人物、地点,还知道了他是一个宋国人,大致的时期就可以推断出来了。那故事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记录员做好记录。师:完成了吗?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任务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