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2.2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12.2.1 扇形图、条形图和折线图 课时目标 素养达成 1.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数形结合、几何直观 2.能用扇形图、条形图和折线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几何直观、运算能力、应用意识 1.扇形统计图 (1)根据问题画出表格统计表,计算出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2)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3)在圆中画出圆心角的大小. 2.扇形图、条形图和折线图的优缺点 统计图 优点 缺点 条形图 易于比较每组数据的大小 不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体的大小 扇形图 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体的大小 不能判断出每组数据的大小 折线图 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的发展趋势 不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体的大小 1.要反映一位病人24小时内心率的变化情况,用_____记录比较合适.( ) A.条形图 B.折线图 C.扇形图 D.无法确定 2.要反映中国在最近五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数量的变化情况应选择( ) A.条形图 B.扇形图 C.折线图 D.以上均不是 B C 3.北京冬奥会期间,小华调查了全班同学喜欢观看的冰雪运动项目的情况.如果用统 计图表示观看各种运动项目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应选择制作的统计图为( ) A.条形图 B.折线图 C.扇形图 D.以上均不是 C 【典例1】(教材再开发·P160例1拓展)2023年9月,亚运会在杭州隆重举行,很多杭州市民获得了亲历亚运、现场观赛的机会.为了解学生去现场观赛的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现场观赛情况统计表 扇形统计图(几何直观、数据观念) 观赛场次 频数 频率 A:未观赛 m B:1场 28 C:2场 16 0.2 D:3场 E:4场及以上 8 合计 n 1 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m=_____,n=_____; (2)补全扇形统计图; (3)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请估计全校1 200名学生中去现场观看比赛的人数. 【自主解答】(1)由统计图和统计表可得,共调查了16÷0.2=80(名)学生,所以n=80,观看3场的学生有80×15%=12(名), 所以m=80-28-16-12-8=16. 答案:16 80 (3)1 200×(1-20%)=960. 答:估计全校1 200名学生中去现场观看比赛的人数为960. 某校九年级学生中考体育选考项目组合情况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若九年级学生共有 1 000人,则选择跳远、游泳、篮球项目组合的有( ) A.350人 B.300人 C.200人 D.150人 A 【典例2】(教材再开发·P163例2拓展)《全唐诗》是清代康熙年间编校的一本唐诗合集,我们用大数据分析《全唐诗》中有四季出现的诗篇,发现四个季节出现的次数从大到小排序为春、秋、夏、冬.其中,“春”字和“秋”字出现的次数,远远超过“夏”字和“冬”字.“春”字出现了约21 000次,“夏”“冬”两字在本书“春”“夏”“秋”“冬”四字出现次数中大约分别占6.5%和3%.根据分析的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不完整的统计图: 三种统计图(数据观念、模型观念) (1)《全唐诗》中“夏”字约出现了 次,“秋”字约出现了 次,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全唐诗》中“春”字出现的百分比是 ,扇形统计图中“秋”字所在扇形的圆心角是 °; (3)《全宋词》是中国近百年来最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之一,它和《全唐诗》堪称中国文学的双璧.如果依据唐朝诗人对四季的爱好,《全宋词》中若“春”“夏”“秋”“冬”四字共出现了20 000次,请你估算“春”字出现了多少次. 【自主解答】(1)1 200÷3%=40 000(次), 40 000×6.5%=2 600(次), 40 000-21 000-2 600-1 200=15 200(次), 所以《全唐诗》中“夏”字约出现了2 600次,“秋”字约出现了15 200次,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答案:2 600 15 200 某校连续四个月开展了学科知识模拟测试,并将测试成绩整理,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统 计图(四次参加模拟考试的学生人数不变),下列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