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3常见的盐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含有碳酸根的是 A.NaNO3 B.K2CO3 C.Ca(OH)2 D.CaSO4 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A.NaCl、BaCl2、CuSO4、KNO3 B.Na2CO3、BaCl2、Na2SO4、HCl C.CaCl2、AgNO3、MgCl2、CuCl2 D.NaOH、Ba(NO3)2、NaCl、MgSO4 3.实验室有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混合物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碳酸钙高温下才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一共为3种 B.图中x=7.6 C.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4.4g D.某时刻测得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此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 4.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同组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的是 A.Ca(NO3)2、BaCl2、AgNO3 B.MgCl2、KOH、NaCl C.K2CO3、Ca(NO3)2、KCl D.CuSO4、Ba(OH)2、Cu(NO3)2 5.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6.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下列物质能区分两瓶溶液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生锈的铁钉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7.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 B.生石灰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二、实验题 8.质量守恒定律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提出了要求,推动了科学的进步。某班同学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用图A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此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 (2)乙组和丁组同学用图B和图D所示实验进行探究,发现天平不平衡,经过讨论分析后认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需要在 装置中进行。 (3)丙同学用图C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且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发现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产生铜,请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科学探究题 9.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入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因此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CaCl2和HCl 猜想2:CaCl2 猜想3:CaCl2和Ca(OH)2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 溶液变红 猜想1成立 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拓展延伸】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猜想3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四、综合应用题 10.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利用海水中的镁盐可制取金属镁。通常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能制得金属镁。 (1)①海水中原本就有氯化镁,为什么要先加石灰乳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加盐酸得到氯化镁,原因是 。 ②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是将电能转化为 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测定某氯化镁溶液中MgCl2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取100g某氯化镁溶液于一只洁净的烧杯中,然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至过量,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