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上课时间:2025年4月1日 丘吉尔与罗斯福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对英国首相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战争)!” 他认为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当,致使德、意、日侵略势力迅速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何会发生,又为何没能避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17课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根据材料并阅读教材,概括法西斯主义的特点及其在德意日法西斯运动的过程。 特点: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是帝国主义的变种与极端形式。 1920年,希特勒组建“纳粹党”。 1921年,岗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军部法西斯运动开始。 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建立法西斯政权。 法西斯主义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29年经济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年) 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 亚洲:1931日发动九一八事变。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 欧洲:1933年,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年意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两国结成轴心国。 为什么法西斯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国际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教材P103-104,说出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绥靖政策:是指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欲望,避免自己卷入战争,(目的)祸水东引的政策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1.09.18 1939.09 1942.01 1937.07.07 1945.05.08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二战的序幕)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对日宣战(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二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德国投降 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1941.06 1941.12 1945.09.02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1935 1938 意入侵埃塞俄比亚 德吞并奥地利,并通过《慕尼黑协定》占领苏台德地区(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 1936 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在左图标出列宁格勒(彼得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在右图标注太平洋战争的发生地--瓦胡岛。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经济危机 主要原因 诱导因素 苏联的 政策 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导致祸水西引,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德、日经济发展,它们急于打破 原来体系的束缚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最终促成欧、亚两个战 争策源地的形成,把世界人民拖入战争的深渊 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 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 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 1945年2月 德黑兰会议 1943年冬 雅尔塔会议 1945年7月 波茨坦会议 1.含义: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兰黑、雅尔塔、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一)雅尔塔体系(大国的强权与妥协) 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