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名称】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课程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开,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教学内容涵盖中国梦的内涵、实现路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新发展理念及经济建设成就。需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战略的深远意义,培养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学情分析】 初中生对“中国梦”等抽象概念缺乏直观认知,但对国家发展成就(如高铁、航天)有感性认识。需通过案例对比、生活化场景和互动活动,将理论转化为具象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渗透】 1. 家国情怀:通过中国梦内涵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历史解释:分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培养系统性思维。 3. 史料实证:结合经济数据、政策文件等材料,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依据。 4.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中国梦的内涵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及意义。 3. 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 难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需通过案例拆解与思维导图突破。 一、教学导入(8分钟) 创新活动:梦想对话 1. 情境创设:播放2分钟短视频《我们的梦想》,展示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如乡村教师、科技工作者)。 2. 互动提问: “视频中的人物有哪些共同点?”(预设:努力、坚持、与国家发展相关) “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描述‘中国梦’,你会怎么说?” 3. 案例衔接:呈现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片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4. 过渡引导:“从个人梦到国家梦,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中国如何为实现梦想而奋斗。” 设计意图:通过情感共鸣与直观案例,激发兴趣,自然切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25分钟) (一)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1. 内涵解析 材料分析:展示三组图文资料: 国家富强:国产航母“福建舰”下水视频片段。 民族振兴:脱贫攻坚前后乡村对比图片。 人民幸福:“快递小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新闻。 问题链: “这些案例分别对应中国梦的哪一层面?” “你认为三者之间有何联系?”(总结:国家富强是基础,民族振兴是保障,人民幸福是归宿) 2. 实现路径 小组合作: 任务:阅读教材P5455,归纳实现中国梦的三大路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案例支撑:播放港珠澳大桥建设纪录片片段,分析工程背后体现的“工匠精神”(中国精神)与举国协作(中国力量)。 3. 奋斗目标 时间轴绘制: 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绘制“两个一百年”时间轴(192120212049)。 学生活动:标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已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数据对比:展示2020年GDP比1978年增长275倍,说明“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与数据增强说服力,强化时空观念。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 内容解析 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代表“四个全面”,通过查阅教材和补充材料(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摘要),用通俗语言解释本组“全面”的含义。 示例: 全面深化改革组:“改革就像升级电脑系统,让国家运行更高效。” 2. 逻辑关系突破 思维导图构建: 教师提供关键词(目标、动力、保障、支撑),学生分组讨论并连线。 生成结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动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是支撑。 案例印证: 深化改革:浙江“最多跑一次”政务改革缩短企业开办时间。 依法治国:民法典实施后“高空抛物追责”案例。 从严治党:中央纪委“打虎拍蝇”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