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68567

第15课 钢铁长城 教案

日期:2025-04-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20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5课,钢铁长城,教案
  • cover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建设发展史教学设计 ———以《钢铁长城》为例 一、教材解析与学情研判 (一)教材内容定位 本课隶属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作为单元开篇课目,纵向梳理新中国国防力量发展脉络,横向关联国际战略格局演变。教材通过三个子目建构知识体系:三军建设历程、战略导弹部队沿革、新时代强军方略,体现从传统军种到高科技兵种的历史跃迁。 (二)学情诊断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改革开放史知识基础,但对国防现代化进程缺乏系统认知。多数学生能列举部分军事装备却难析其发展规律,对国防建设与综合国力关联性理解较浅。需借助史料实证强化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军事科技发展曲线培养时空观念。 二、核心素养渗透点 1. 时空观念:构建1949-2020年代国防发展时间轴,标注各军种关键节点 2. 史料实证:运用阅兵影像、军事档案、装备参数等多元材料互证 3. 历史解释:探究国防现代化与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的互动关系 4. 家国情怀:通过对比新旧中国国防实力,强化民族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剖析 (一)核心突破点 1. 现代化海军多维发展:重点解析从近海防御到远洋护卫的转型轨迹 2. 空天一体化作战体系:着重探讨歼-20隐身战机与北斗导航系统协同 3. 火箭军战略定位演变:对比1966年二炮部队与2015年火箭军职能转变 (二)认知障碍点 1. 国防投入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通过1950-2020年军费/GDP占比曲线图解析 2.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鹊桥"中继卫星军民两用案例说明 3. 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运用"朱日和-2018"演习三维沙盘推演 四、创新性教学导入设计 (一)情境创设 虚拟现实技术呈现三组对比场景: 场景一:1894年黄海海战致远舰沉没实景 场景二:2018年南海阅兵辽宁舰编队巡航 场景三:2049年智能无人舰队全球维和行动 (二)问题链驱动 1. 历史之问:甲午海战惨败折射出哪些国防建设教训? 2. 现实之思:辽宁舰南海演练如何体现新时代海军职能转型? 3. 未来之探:智能化战争形态对国防科技提出哪些新要求? (三)认知冲突激发 展示两组数据: 数据组A:1949年全军火炮总数 vs 2020年东风-41导弹精度 数据组B:1978年军费开支 vs 2019年国防预算分配结构 设问:"数字鸿沟"背后折射出哪些国防建设规律? 五、主体教学实施流程 模块一:钢铁长城的铸造历程(30分钟) 任务群1:陆军现代化转型路径 【史料组】 ①1949年开国大典受阅装备清单(含日制97式坦克) ②2015年抗战胜利日阅兵99A主战坦克参数表 ③2020年西藏军区合成旅实战演练影像 探究活动: 开展"装备迭代推理赛",各组根据三个时期装备特征,推导陆军建设指导思想演变,形成"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脉络图。 任务群2:海军战略转型深度解析 【案例对比】 案例A:1980年刘华清将军访美踮脚观摩航母照片 案例B:2012年辽宁舰舰载机着舰成功视频 案例C:2020年山东舰南海战备巡航报道 学术辩论: 正方:"航母无用论"不符合中国海权发展需求 反方:高超音速导弹将取代航母核心地位 教师点拨:结合马汉海权理论,解析中国海军从"黄水"走向"深蓝"的战略逻辑。 模块二:空天防御体系建构(25分钟) 时空坐标建构: 1949年开国大典"17架飞机飞两遍"→1999年歼-8II受阅→2019年歼-20隐身战机编队 技术解密室: 分组破译"歼-20气动布局图""运-20发动机参数表""空警-500预警机雷达频段",探讨制空权夺取的三维要素(态势感知、快速打击、持续作战) 模块三:战略威慑力量演进(20分钟) 模拟新闻发布会: 学生角色扮演火箭军发言人,针对外媒提问进行应答: 问1:东风-41洲际导弹是否改变中国核政策? 问2:高超音速武器如何影响战略平衡? 军备发展曲线图: 绘制1966-2020年火箭军装备射程-精度发展曲线,标注关键技术突破点(分导多弹头、机动变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