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668617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5714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湖北省
,
期末
,
答案
,
PDF
,
试题
,
语文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一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 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1918年1月的《新青年》4卷1号刊出白话诗九首,作者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这组诗的 面貌焕然一新:不仅完全采用白话,而且分行排列,采用标点,旧诗的形式规范被基本打破。由此开始, 新诗面向了公共的接受,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 ②当然,新诗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晚清以降,中国社会进入一个 急遽变化的时代,人的思想、意识、语言都处在动荡之中,许多异质的“新名物”与“新经验”不断涌现 出来。当传统的诗歌形式不足以充分容纳这一切,一些诗人开始思考如何使诗歌焕发出新的活力,书写出 “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黄遵宪、梁启超等人倡导的“诗界革命”就代表了这种努力。但“以旧风 格含新意境”的作法并未打破古典诗歌的基本规范,“诗界革命”的终点构成了新诗发生的起点,这已经成 为学界的一般看法。 ③胡适对新的诗歌方式的摸索,最初也是呈现于晚清诗歌改良的脉络之中。但在与友人的一系列论争 中,他的思想后来“起了一个根本的新觉悟”,即:“一部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部文字形式(工具)新陈代谢 的历史。”在此之后,他才将思路集中在语言工具的层面,提出了“白话作诗”的具体方案,为“文学革命 ”找到了最终的突破口。在理论探讨的同时,胡适还在写作中不断尝试。最初写下的一批白话诗,只不过 是洗刷过的旧诗:后来虽打破五七言的体式,改用长短不齐的句子,但还明显残留着词曲的气味和声调。 在钱玄同等人的激励下,胡适进一步在语汇、句法、音节等方面彻底摆脱束缚,终于实现了“诗体的大解 放”。 ④值得注意的是,在胡适和他人的表述中,最初的新诗只是笼统地被称为“白话诗”,直到1919年10 月,才正式提出了“新诗”的概念:“中国近年的新诗运动可算得上是一种‘诗体的大解放’。因为有了这 一层诗体的解放,所以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诗里去。”由此看 来,“白话诗”与“新诗”是一对不应混淆的称谓,对应着不同的“尝试”阶段:如果说前者指称的是过渡 的类型,那么后者则属于一种全新的类型。换言之,“白话”构成了新诗的语言特征,但新诗的内涵并不是 第1页/共10页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件(共32张PPT)(2025-04-04)
《边城(节选)》课件(共35张PPT)(2025-04-04)
《陈情表》课件(共57张PPT)(2025-04-04)
《再别康桥》课件(共57张PPT)(2025-04-04)
《风景谈》课件(共44张PPT)(2025-04-04)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