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0124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课件(共19张PPT)+视频文件

日期:2025-04-0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5次 大小:692745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视频,PPT,19张,课件,弘扬,精神
    (课件网)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观念:理解法治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联系,增强法治意识。 健全人格: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共处的人格特质。 责任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为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贡献力量。 学习内容(P62-64) 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2、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导入新课 清明节以祭扫祖先为核心活动,通过清理墓地、供奉祭品、焚烧纸钱等方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与敬意。这一行为承载着“慎终追远”的传统伦理,帮助人们明确生命根源与道德责任。清明节通过家庭团聚祭扫、红色文化活动(如参观纪念馆、诵读经典)等方式,将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代代相传,形成社会共有的精神财富。 端午节既是对古代先贤的追思,也是对现代社会的启示。通过纪念屈原等历史事件,提醒人们珍惜和平、担当责任;同时,赛龙舟等习俗也融入了现代体育精神,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活动。端午节是文化传承、精神弘扬、家庭团聚与历史教育的综合体,其核心在于通过传统习俗传递爱国、诚信、团结等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传统节日知多少 导入新课 传统节日知多少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会尽力赶回家中与亲人共度佳节。这种团聚不仅增进了亲情,还通过共同庆祝活动(如年夜饭、守岁)强化了家庭凝聚力。春节通过祭祖仪式、家谱传承和家风家训的延续,帮助家庭成员建立与家族历史的连接,增强文化认同感。尤其对现代家庭结构碎片化趋势具有修复作用。 思考:请你谈谈上述节日具有什么作用? 这三个节日通过不同视角诠释中华文化,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也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体现了民族精神与生活智慧的融合。传承这些节日,实则是延续民族记忆与精神血脉,有利于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我国的人文精神在传统节日中展示得淋漓尽致,那人文精神还可能渗透在哪些方面呢? 环节一 寻找中华人文精神的足迹 寻找中华人文精神的足迹--《诗书》 楚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思考:从屈原的作品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这句诗不仅是屈原个人遭遇的写照,更代表了先秦时期知识分子“知耻而后勇”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民本”思想的经典范式。 高度的爱国之情 寻找中华人文精神的足迹--《礼乐》 视频赏析 礼乐中国 礼乐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是多维度的,贯穿政治、伦理、文化等层面。礼乐通过规范行为、教化民众、强化象征,成为古代中国维护社会秩序与文化统一的重要工具,其思想内核至今仍对现代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思考: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请你谈谈《礼乐》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P62 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笔记区 我国的人文精神内涵丰富,那我们应该弘扬哪些思想文化呢? 环节二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从“六尺巷“中谈人文精神做法 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 清康熙年间,张家与吴家因两家院落间狭小的空地起了争执,大学士张英一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成功化干戈为玉帛,两家人各让出的三尺地,成了方便大家通行的六尺巷。 从六尺巷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人文精神?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与人相处要和睦谦让———以”和“为贵。中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