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 专题过关检测练 题组一 1.在发根农杆菌侵染植物的过程中,在感染部位上或附近能产生大量副产物———毛状根,毛状根属于激素自养型(无需外源激素即可生长)。毛状根培养是通过将发根农杆菌中Ri质粒含有的T-DNA整合到植物细胞的DNA上,诱导植物细胞产生毛状根,然后从中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的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毛状根培养前需对外植体、培养基等进行严格灭菌 B.诱导植物细胞产生毛状根过程中有植物激素起作用 C.T-DNA整合到植物细胞中后会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 D.利用毛状根培养技术生产生物活性物质不受季节限制 2.(新情境·细胞划痕实验)细胞划痕实验是一种研究细胞迁移的体外实验方法。当细胞长到融合成单层状态时,在融合的单层细胞上人为制造一个空白区域,称为“划痕”。划痕边缘的细胞会逐渐进入空白区域使“划痕”愈合,以此来观察测量细胞的迁移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划痕处理后的细胞需放在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B.为更好的达到实验目的可适当降低培养基中血清的浓度 C.并非所有的动物细胞都适合做划痕实验 D.划痕缩小直至愈合,完全是由细胞迁移所导致的 3.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研究人员利用EV71的外壳蛋白制备出了两种单克隆抗体A和B,并对两种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抗体制备过程中,需用EV71的外壳蛋白对实验小鼠进行多次免疫处理 B.设置培养基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以及避免培养基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C.制备的单克隆抗体A和B均能够特异性识别多种肠道病毒及其感染的细胞 D.两种单抗均可用于EV71的检测,但单克隆抗体B不能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 4.(新情境·线粒体置换技术)线粒体置换技术是一种预防人类线粒体遗传病的技术手段。极体中内容物主要为核基因组,所含线粒体数量较少,因此可以将其作为良好的核供体用于线粒体置换,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获取的极体1为第一极体,极体2为第二极体 B.图中“ ”处指受精作用,精子需进行获能处理,为受精提供能量 C.该过程也可直接用患者的体细胞作为核供体 D.图中极体2的遗传物质来自供卵卵母细胞 5.某些种类的癌细胞表面高表达膜蛋白PSMA,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CD28是T细胞表面受体,其在癌细胞与T细胞结合部位聚集可有效激活T细胞。科研人员尝试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通过诱导两种杂交瘤细胞融合形成双杂交瘤细胞,构建既能结合PSMA,又能结合CD28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临床上给癌症患者注射抗PSMA受体的抗体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B.双杂交瘤细胞产生多种抗体的原因是融合细胞能表达出可随机组合的L链和H链 C.同时将PSMA和CD28注射到小鼠体内,可获得同时产生两种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PSMA×CD28使CD28在癌细胞与T细胞结合部位聚集,从而有效激活T细胞杀伤癌细胞 6.(教考衔接:选必3第2章复习与提高T3)我国科学家成功地用iPS细胞克隆出了活体小鼠,部分流程如图所示,其中Kdm4d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TSA为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蛋白脱乙酰化和去甲基化有利于重构胚后续的胚胎发育过程 B.用电刺激、Ca2+载体等方法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C.iPS细胞可以发育成克隆鼠,具有全能性 D.图示流程运用了重组DNA、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技术 7.(教考衔接:选必3第2章第2节相关信息P54)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是拥有类似于正常干细胞分裂分化能力的细胞群,取自孤雌或孤雄发育至囊胚的细胞。如图为获得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两种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式一中还可采用紫外线短时间照射或梯度离心法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 B.“扩增”时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