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1817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24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1)

日期:2025-04-03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722922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视频,下册,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
  • cover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春节的习俗分析,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通过议学活动的探讨,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进一步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政治认同 责任意识 学习内容(P53-57)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2025年蛇年春节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春节”,也是中国农历60年一遇的“乙巳年”,与“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首届“非遗版”春节 认识:“中华人文精神” 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P58蓝字 品茗经典-探究蕴含的人文精神 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里,你从中领略到哪些人文精神? 相互尊重 和谐相处 勇于追梦 坚韧不拔 乐曲高妙 知己相赏 安贫乐道 坚守本心 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 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品茗经典-探究蕴含的人文精神 姬昌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经》 课堂笔记—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重要性)P58-59+62 ①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P59) ②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P58蓝字) ③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P62) 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笔记梳理 2、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1955年,周恩来总理代表新中国参加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并被帝国主义封锁,外界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然而,中国需要与亚非国家建立友谊。周恩来总理在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强调了求团结而非吵架,求同而非立异的重要性。他指出,与会各国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曾遭受过外国列强的欺凌,并且都渴望独立自主地建立自己的国家。这次发言奠定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彼此尊重、互不干涉、求同存异。 材料体现中华人文精神哪一方面的表现? 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1、以下作品分别传递了什么样的中华文化理念? 人生百态与处世智慧 谋略与品格的较量 团队与成长 正义的边界与选择 包青天戏曲: 秉公执法、 清正廉明 苏轼诗词: 豁达乐观 探究与分享    你还知道哪些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    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 中常见的主题。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迎寒开放,故有“岁寒三 友”之称。“四君子”则是指“梅、兰、竹、菊”。梅的凌霜傲 雪、玉洁冰清,兰的优雅朴素、高洁坚贞,竹的中空外直、宁折 不弯,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宁静,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 崇。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 文精神。 明宣德青花 松竹梅纹盘 四君子 凌霜傲雪 玉洁冰清 优雅朴素 高洁坚贞 中空外直 宁折不弯 清新高雅 悠然宁静 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 文以载道 文:文学创作及作品 道:作品蕴含的道理或思想 以文化人 文:人文,只要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 化:教化、感化。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各种各样的文化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