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1965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课件(共50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646276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7课,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世界格局
  • cover
(课件网) 两幅世界地图有何不同? 大洲与大洋划分越来越清晰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到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程标准: 1.了解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2.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目录 壹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贰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叁 早期殖民扩张 肆 习题检测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壹 损失人口1亿多 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 欧洲向美洲移民 非洲向美洲移民 1.人口迁移 根据下图并结合教材,概括人口迁移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①欧洲人→美洲(16c入侵、大批来到) ②非洲黑人→美洲(16c作为奴隶贩卖) ③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的族群混合(18世纪中后欧洲殖民与移民大洋洲) 表现 原因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①由欧洲国家主导 ②自愿移民与被迫移民相结合 ③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④从宗主国向殖民地、附属地迁移 ⑤移民的规模、范围不断扩大 ①改变许多地区的人种、民族结构和人口地理分布,促进了新的民族产生和文化的融合 ②促进世界动植物种大交流 ③客观上推动了落后地区的开发 ④加快了殖民扩张的进程,促进西欧国家的发展 ①给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带来灾难 ②使各种疾病传播蔓延 1.人口迁移 特点 影响 积极: 消极: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2.物种交换 (1)原因: (2)表现: ①动植物: 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3)特点 ①欧洲的主导性 ②内容: ③范围: ④时间: ⑤结果: ⑥方向: ⑦影响: 丰富性 全球性 长期性 双向、互补 双重性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欧亚 美洲 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 美洲 世界 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 ②微生物: 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深远性 双向性 丰富性 全球性 两重性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从1519年开始,天花伴随着其他疾病的流行(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不到一个世纪,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 ———《新全球史》 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物种交换的影响? (4)影响 积极:①丰富食物结构,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 ②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农业发展; ③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 ④促进经济开发(资本主义); ⑤促进文明交融。 消极: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起殖民统治。 2.物种交换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教材深挖 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 玉米和甘薯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两种重要农作物。哥伦布首航美洲时就发现了玉米和甘署,并把它们作为礼物呈献给西班牙国王和女王。此后,玉米在欧洲和非洲等地逐渐流传开来。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初称“番麦”“西天麦”“玉蜀黍”等。最初玉米在中国种植不广,一度是皇家御用贡品,直到18世纪中期,玉米才在中国逐渐推广,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著约在明朝后期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因来自番邦,又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