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2292

竹竿舞跨学科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5 科目:体育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2365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竹竿,跨学科,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基于新教材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例设计 案例名称 竹竿舞跨学科教学 适用对象 五年级 课时建议 4课时 涉及学科课程模块/内容 体育学科:跳竹竿舞语文学科:听、说能力数学学科:几何图形、角音乐学科:音乐、舞蹈、注重舞台效应美术学科:设计舞台、服装、道具 案例简介(包括但不限于:设计背景、理念、思路、案例内容等,800字以内) 设计背景、理念:竹竿舞课程的完成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且这些知识和能力必须有机融合起来才能达成最终目标,而不能简单地通过某一个学科来简单进行灌输。所以,我们的设计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共同设计了此跨学科课程。本课程的开展可充分地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为学生的必备品格的养成、关键能力的达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奠基。为学生真正的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基。设计思路和案例内容:本课程的设计以“竹竿舞”为主题,以体育学科为统领学习竹竿舞知识。加以其他多个学科进行辅助完成一次真正的跨多学科主题学习,共同达成多元共生的跨学科学习目标。体育课时跳竹竿舞,在语文课上培养听、说、读的能力,在数学课上建构几何图形、角的概念,在音乐课上,跳舞蹈、注重舞台效应在美术课上设计舞台、服装、道具 。 案例主题 竹竿舞跨学科教学 学科范围 体育、语文、数学、音乐、美术 课时建议 4课时 适用对象 小学5年级 内容简介 该课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围绕新课程理念着眼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与交往。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民族体育文化带来的快乐 学情分析 我校五年级二班有学生48名,男生22名,女生26名。他们有一定的跳跃基础、参与意识,模仿能力强,有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和协调性。但自我意识和集体意识参差不齐,性别差异逐渐明显,需要教师正确地启发和引导 分学科教学目标 体育:1、学习民族体育舞蹈———竹竿舞的两种基本步法,学会有节奏的单脚交换跳的技术动作,掌握正确的敲杆动作方法,并能和同伴协调配合进行体育锻炼。2、发展下肢力量、弹跳力和身体协调性。3、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乐趣,获得自尊和自信。二、语文:1. 了解竹竿舞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 通过学习竹竿舞的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3. 通过竹竿舞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三、数学1. 通过竹竿舞的创意编排,理解几何图形与空间的概念。2. 运用数学思维解决舞蹈中的队形排列问题。3. 培养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四、音乐1. 了解竹竿舞的基本技巧和音乐节奏,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2. 通过学习竹竿舞的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3. 通过竹竿舞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五、美术1. 了解竹竿舞的基本技巧和美术融合方法,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2. 通过学习竹竿舞的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3. 通过竹竿舞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4. 探索舞蹈与视觉艺术的结合,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在“———合————合”的节奏下进行单脚交换跳和敲杆动作 教学难点 在竹竿中连续的协调跳动。 教学工具 1. 竹竿舞的视频资料。2. 竹竿舞的音乐和道具。3. 宽敞的舞蹈教室或操场4.美术材料,如画纸、颜料、剪刀、胶水等 实施流程 学习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1、师出示挂图引入本课教学内容。A、讲解竹竿舞的历史及民族特色。B、学习竹竿舞的好处。C、了解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