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弘毅绿地实验学校2024—2025—2学期八年级3月月考 地理试题 命题:成伟伟 审题:王文静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所示区域的半球位置是( ) A. 东半球、北半球 B. 西半球、北半球 C. 东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南半球 2. 对图中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 B. 丙地位于北温带 C. 丙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 D. 从丁地一直向北,可以回到原地 2019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此时,地球运行在图中的位置是( ) A. 甲乙之间 B. 乙丙之间 C. 丙丁之间 D. 丁甲之间 4. 此时至北半球夏至日,小华在淄博,可见到的现象是( ) A. 收获小麦 B. 播种小麦 C. 收获玉米 D. 收获柑橘 长沙某中学去烈士公园春游,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 班主任要求同学们在公园南门集合,请在图中找到南门是 A. ①门 B. ②门 C. ③门 D. ④门 6. 家住烈士公园附近的小王观察到烈士塔冬夏正午影子长短不同,原因是 A. 地球自转 B. 地球公转 C. 昼夜长短 D. 时差不同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约是( ) A. 900米 B. 1000米 C. 900~1000米 D. 800~900米 8. 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白水河干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B. 若两村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约1千米 C. 与甲村相比,乙村更容易发展为城镇 D. 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丘陵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 下面小题。 9. ①与②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A. 白令海峡 B. 苏伊士运河 C. 巴拿马运河 D. 马六甲海峡 10.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 A. 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B. 亚洲、非洲、北美洲 C 非洲、亚洲、南美洲 D. 欧洲、亚洲、北美洲 11. 2019年5月12日是全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地震逃生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户外选择开阔地带进行避震 B. 高楼撤离要乘坐电梯,可迅速逃生 C. 高楼室内躲到坚固的家具底下避震 D. 避震时双手抱膝并蹲在墙角,尽量低头 读图所示天气符号,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所示天气符号中,适宜出游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如果人类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图中明显增多的天气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图为世界某地的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冬热夏凉、分干湿两季 B. 夏季低温湿润、冬季炎热多雨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15. 读四地气候资料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丁地位于赤道附近 B. B甲地全年少雨,丙地夏季多雨,丁地冬季多雨 C. 甲地和丁地位于热带地区,乙地和丙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D. 乙地适宜种植油橄榄、柑橘,丙地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A. 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B. 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C. 人均粮食不断上升 D. 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增加 17. 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导致( ) 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 ②人均粮食增加 ③自然资源枯竭 ④环境污染加重 ⑤住房紧张,交通拥堵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18. 图是东南亚的高脚屋,其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高寒 B. 冷湿 C. 干旱 D. 湿热 小柳同学搜集了一些关于海陆变迁的证据:①在上海市的西部自北向南可以找到一条断断续续的古贝壳沙带,这是五六千年前的古海岸线;②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③东海海底发现了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