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备忘录 教学目标 1.认识“录、凡”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磨”“蚂”“缝”。 2.初步了解备忘录,能说出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内容,有制作昆虫备忘录的兴趣。 3.体会课文优美生动的语句,能尝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备忘录,能说出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内容,产生制作昆虫备忘录的兴趣。 2.体会课文优美生动的语句,能尝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交流昆虫知识。 学生观看有关昆虫的小视频,观看后,结合视频内容交流自己在课外了解到的昆虫知识。 2.板书课题。提示“昆”“录”等字在书写上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出示一段介绍“备忘录”这一文体的说明性文字,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备忘录”。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在学生自读的过程中巡视指导,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 2.出示生字词,指读,正音。 (1)出示词组:琢磨、蚂蚱、严丝合缝。 (2)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多音字“磨、蚂、缝”的正确读法。 3.初步概括课文内容。 (三)默读课文,交流感受 1.按照学习提示默读课文。 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用“———画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 和小伙伴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2.组内交流,生生启发。 3.小组汇报,适时补充。 小组内商量,确定汇报的昆虫和发言的人员。汇报时注意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原因。如果几个小组汇报的昆虫相同,可以互相补充。 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相机指导、点拨关键。 预设指导点一:复眼 ◇句子: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蹭———飞了。 点拨:感受复眼“灵敏”的特点。 ◇句子: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 点拨:加入自己的想象,这样读起来就很有趣。 预设指导点二:花大姐 ◇句子:北京人把瓢虫叫做“花大姐”,好名字! 点拨:感受瓢虫名称的有趣。 ◇句子: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点拨:细致的动作描写让小瓢虫仿佛飞到了我们面前,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语句的优美。 ◇句子: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做“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点拨:这里抓住了瓢虫独特的外形特征。 ◇句子: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点拨:问句的表达形式,像是和小瓢虫在聊天畅谈,让文字非常有趣。 预设指导点三:独角仙 ◇句子: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点拨:样子独特,让人印象深刻。指导朗读“霸王”,感受独角仙的外形威武霸气。 ◇句子: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点拨:抓住独角仙最主要的特点来写,在朗读中体会“拉着就走”感受独角仙力气大的特点。 预设指导点四:蚂蚱 ◇句子: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 点拨:作者在这里抓住了蚂蚱飞行时突出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 ◇句子:还有一种“土蚂蚱”,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点拨:抓住了土蚂蚱独特的外形特点,也写了他的自我防御机制。“顶讨厌”这一口语化的表达让人印象深刻。 (四)游戏激趣,清楚表达 游戏名称:快乐猜猜猜 1.游戏规则: (1)用一两句话描述一种昆虫,在描述过程中不出现昆虫的名字。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