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高三下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能够历经五千多年历史变迁而长盛不衰,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得益于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也得益于接受挑战、革故鼎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做到守正创新。“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是对中华民族创新进取精神的精准把握,也是对文化建设方法论的深刻阐释。 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尊古意味着承古启今。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不是那种割断历史与传统的无根基创新,而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实践,把握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深厚底蕴,建构中国理论,阐释中国道路,在尊重传统基础上的革新、创造。在守护中华民族正气的同时,不断砥砺前行;在尊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忘开拓创新。一方面“守正"前行,一方面“尊古”创新,一体两面,并行不悖。 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创新是一种务实行动。“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辉煌的科技成就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创新的生动体现。中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创新是一种进取精神。从《诗经·大雅》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到《礼记·大学》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变革思想和蓬勃的创造活力,一脉相承又不拘定法的创新进取精神深深内嵌于中华儿女的基因中,塑造着一代代中国人。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更需要我们赓续中华文脉,把握创新这一中华文明的内生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应历史之变、解时代之问,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摘编自王治国《在实践中把握“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 材料二: 传统神话包括上古神话、古典神话文学以及民间传说、志怪等体裁,其在历代创作中曾生发出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广泛深沉的文化意蕴,因而也成为了我国国产电影天然的取法对象与题材宝库。由于神话题材天然具有的超现实性,其影视改编过程中往往难以采取真人实景的方式予以复现,因而依赖影视技术的动画成为了与该题材更为契合的表达载体。 “神话重述”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最初曾在文学领域引起较为广泛的讨论,其基本意义指向为对此前流传的神话元文本进行重读、改编、扩写,以达到赋予其当下时代性之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科技手段的发展下,以传统神话作品充当故事外壳,生产成为精神消费商品后以多种载体进行传播的艺术形式也被纳入该视角的观照范畴,“国潮”动画电影便是与其理念高度契合的一种。 “国潮”动画电影同时汲取神话题材作品重述成败两方面的经验,使得诸多观众原本耳熟能详的神话主角在影片中或失意化或顽劣化后得以“祛魅”,最终在神话原型人物的塑造方面推陈出新。 欧美“新神话主义”创作的内在目标在于借助早前神话资源对以自然为代表之种种未知事物的赋魅想象来对抗现代异化,并最终与科技社会奉为圭臬的“理性”在经由形式上的初步冲突之后糅合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神话”。西方新神话主义创作主要是抓住早前神话元素进行现代神话构建,对于现代异化这一问题采取了对抗之后融合、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