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5627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4750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云南省,考试,答案,PDF,试题,语文
  • cover
玉溪师院附中 2026 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的重视源于儒家,孔子崇尚道德,孔门四科中“德行”科注重 弟子道德人格的培养和完善。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诗礼乐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被 视为达到最高人格境界的途径。如何进行道德修养?《论语·泰伯》中记载:“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指出了道德修养的三个层面,首先应该先学诗,而后以礼来立 身,最后用音乐完善人性。 孔子认为建立道德修养的首要关键是学“诗”。他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说: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孔子将《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 诗歌总集视为修身养性的教科书。从《诗经》已有的篇章记载来看,敬德、爱民、德政、 忠孝皆与道德修养有关。“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诗经》中记述了后稷、公刘、文王等圣君明主进德修业的事迹,强调天命降福,修德 配命;“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得民心者,得天下,修德应以爱 民为根;“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君主要实行德政,对人的道德 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化和感染;“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出则忠,入则孝,忠孝两全,方能成为道德楷模。 孔子授徒讲学,重视道德修养层面的人格完善,因此他提到“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确实承载了道德修养的积极意义,孔子的“诗教”观也为中国后世的文学创作 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源远流长,敬德、爱民、德政、忠孝成了 中国文学的重要精神内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成为有志之士的人生理想。 白居易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 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真切感怀。即使在当代,余华、陈忠实、莫言等优秀的作家仍然承载着浓 厚的家国情怀,在生动再现历史现实的同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着自己对国家、 对民众、对个体深沉的人文关怀。 孔子论“诗”与道德修养的关系,奠定了儒家文化影响之下的中国文学的精神文化 内核,对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的创作和中国文学思想的传承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房莹《孔子以“诗教”为核心的诗学观述评》)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周易》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是“文以化人” 思想所本。“文以化人”与儒家诗教观有密切联系。儒家诗教观中的“教”字与“文以 化人”中的“化”字都有“教化”之意,都强调诗文对人以及社会的影响作用。 玉溪师院附中 2026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 / 8 首先,如儒家诗教观一样,“文以化人”亦强调诗文对人的教化作用。习近平总书记 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强调诗歌能够提 高人的内在修养,使人养成宽厚仁爱的品性,当今中国则强调“文以化人”是培育时代 新人的主要措施之一。儒家诗教观主张通过诗来激发人的爱国情怀,当今中国亦强调“文 以化人”是形成“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儒家诗教观主要强调的是文学意 义上的诗文对于人的教化作用,而“文以化人”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文”的外延。 新时代下的“文以化人”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我很不赞成把古代 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所 言的“古代经典诗词与散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其主要目的在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