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6023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2844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2017,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核心素养导向 第三单元复习 核心概念: (九)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能复述太阳系组成、八大行星排序、日地月运动现象等核心知识。 2. 能描述银河系基本结构与人类宇宙探索历程。 科学思维 1. 能通过分类、比较、归纳构建知识体系。 2. 能用科学证据解释天体现象(如日食成因)。 探究实践 1. 能通过思维导图系统梳理单元知识。 2. 能结合星图辨识典型星座与天体位置。 态度责任 1. 感受宇宙探索的科学精神。 2. 培养合作意识与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思维导图分层梳理"天体系统层级-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探索"知识网络。 难点:辨析日食/月食的成因差异,理解银河系尺度与宇宙膨胀理论。 教具学具 教具:天体系统动态演示视频、可擦写白板思维导图框架、星座投影图、日食模拟实验材料。 学具:学生单元笔记、彩色思维导图模板、星座连线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播放宇宙探索视频)同学们,刚才的片段让我们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今天我们要为第三单元《宇宙》做复习。假设有位外星朋友来地球考察,需要你用思维导图向他介绍这个单元的核心知识,你会怎么设计? (板书课题:《宇宙》单元复习———思维导图大挑战) (预设1:先讲太阳系,再讲银河系!/2:应该从地球开始,慢慢扩大到整个宇宙。) 2.大家很有层次感!复习的关键是要有清晰的逻辑框架。接下来我们通过三个挑战任务,共同搭建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引入复习主题,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单元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知识整合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提升复习效果。) 二、知识重构(20分钟) 任务1:集体构建思维导图(10分钟) 1.(展示空白思维导图框架)框架分为四部分:天体系统层级、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探索。每组负责一板块,2分钟讨论后派代表补充关键词。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学生补充内容: 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易错点:有学生写"冥王星属于行星",教师用红笔划掉并标注"矮行星") 太阳系:恒星(太阳黑子/日冕)、八大行星排序(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银河系:棒旋结构、直径约10万光年 宇宙探索:伽利略望远镜、宇宙膨胀理论) 3.小组分享答案,仔细阅读,你认为其他小组的思维导图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补充或改进的? 4.看来听取他人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知识。 任务2:重点突破实验(10分钟) 这个单元我们还做了很多模拟实验,你还记得哪些模拟实验? 现在我们要用身体模拟日食现象。(请三位学生分别扮演太阳、地球、月球) (教师指令: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且三者成一条直线时——— 学生动作:"月球"举起圆纸板遮挡"太阳"灯光,地面出现阴影。) 3.为什么日食不是每月都发生? (预设1:因为月球的轨道是倾斜的,不是每次都对齐。/预设2:只有农历初一才有可能发生!) 4.没错!月球公转轨道与地球公转轨道有约5°倾角,所以对齐机会少。(播放轨道倾角动画验证) 5.日食和月食有可能同一天发生吗?为什么? (预设: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区别,了解日食在初一白天发生,月食在十五的夜晚发生) (设计意图:通过集体构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单元核心知识,培养合作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纠正易错点,强化天体系统层级和宇宙结构知识。通过模拟实验突破日食现象的重点知识,借助学生互动和动画验证,帮助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区别,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和对天文现象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12分钟) 1.这个单元我们还了解了很多星座和星群。(投影夏季星空图)请各小组在20秒内完成两项任务:①圈出天鹅座 ②用北斗七星定位北极星。 (学生用电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