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亚洲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日本 朝鲜 阿拉伯半岛耕地少,生活于此的贝都因人常从事掠夺、游牧。阿拉伯半岛西北部是亚非两洲之间的重要商路,萨珊波斯和拜占庭帝国为此在阿拉伯半岛开战。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7世纪初,穆罕默德游历叙利亚、巴勒斯坦期间,熟悉了犹太教、基督教教义。在综合这些教义的基础上,他又结合半岛本土的习惯,创立了伊斯兰教。 622年,先知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先知去世时(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一、阿拉伯帝国 阿拔斯王朝 定都巴格达 622年 661年 750年 建立政教合一的宗教社团 倭马亚王朝 定都大马士革 崛起时期 鼎盛时期 阿拉伯帝国灭亡 9世纪中 奠基时期 1258年 逐渐衰落 “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年) --贵族中选举产生 倭马亚王朝(661—750年) --哈里发世袭;白衣大食;大规模扩张(东西) 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 --定都巴格达;黑衣大食;内部建设(农业、商业) 1、帝国的崛起 一、阿拉伯帝国 2、伊斯兰教的基本概况 伊斯兰 原意:服从、归顺,顺从安拉(真主)的旨意 创立者:穆罕默德 信仰者:穆斯林 经典:《古兰经》 基本教义:万物非主, 唯有真主(安拉(安拉) 圣地:麦加 材料1:伊斯兰教以一神崇拜代替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以共同的宗教信仰把阿拉伯各氏族部落团结在伊斯兰的旗帜下,从而为打破氏族部落之间的壁垒,建立阿拉伯统一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材料2:据说,穆罕默德40岁那年(610)离家出走,到麦加东北的希拉山洞里隐居潜修。一天夜里,真主派天使哲步勒伊莱前来,指示他以真主的名义传道,信仰‘安拉’真神。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一、阿拉伯帝国 概念:“哈里发”,源于阿拉伯继承一词音译,原意为“代治者、“代理人”或“继承者”,“先知的继任人”。后成为阿拉伯帝国元首之意。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先后推选出四位继承人,称之为“哈里发”。 哈里发 (政、军、教) 宰相 枢密院 财政部 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 掌管令状与文告 负责收支 材料: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作为君主的哈里发,集立法、行政、军事等大权于一身。哈里发也是伊斯兰的最高精神领袖,直接管理麦加与麦地那这两处圣地,具有裁决纷争的权威……在哈里发之下,设有宰相、枢密院、财政部等,宰相负责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文告之起草和颁布,财政部负责税收和支出。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3、政教合一的哈里发 一、阿拉伯帝国 ◎拉齐斯:著名的临床外科专家,著有《医学集成》等重要著作,对西方医学产生很大影响 ◎《一千零一夜》:以波斯民间故事为蓝本,后又吸收印度、希腊、埃及等童话寓言以及大量阿拉伯故事而成 ◎花刺子密:天文学家、数学家,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表”。著有《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清真寺: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 4、繁荣的文化 一、阿拉伯帝国 【思考点】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适应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