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6767

第一单元《复兴与梦想-“个体与群像”》群文联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2391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一,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复兴与梦想 ———第一单元“个体与群像”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选择性必修阶段的第一单元,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同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本单元的课文以政论性、实用性的作品为主。它们涵盖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的革命历程,共同反映“伟大的复兴”这一人文主题。实用类文本所塑造的群体与个体形象尤为突出,回忆录《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中红军与八路军的群体形象,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所展现的新时代社会建设者的形象,事件通讯《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 中国抗疫记》所展现的社会主义新时期新型建设者的形象都熠熠生辉,须学习其中所使用的描写、议论、叙事等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学情分析 1.本单元是学生从必修课程转向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的第一单元。与必修课程相比,选择性必修教材更强调专题性、研究性、拓展性。“专题研习”更突出探究性学习,是带有一定研究意义的学习。这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学习能力,才能顺利过渡到选择性必修的学习。 2.情感共鸣难。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没有感觉,在阅读此类作品时有情感的隔阂,无法感受历史,难以体会作品内涵。 3.缺乏阅读兴趣。相比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带有比较强的文学性,本单元课文以政论性、实用性的作品为主,此类文本以严谨性和逻辑性见长。部分学生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兴趣不大。因此,除了关注学生的精神建构,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与篇章的逻辑之美、思想之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多文本对比阅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理解不同理论文本的论证逻辑与思想内核;借助议题式群文研读,强化逻辑推理能力,学会在多元观点中提炼共性规律并形成独立判断 。概述课文主要群体形象和个体形象,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梳理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 语言建构与运用 通过解析理论类文本的严谨表达方式,掌握议论文的语言特征,提升精准阐述观点的能力 ;在群文互文性阅读中,学习不同文本的语体风格差异,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与适切性 。通过完成“编创讨论,设计语言与细节”写作任务,树立勇于担当、致敬英雄的价值观,并能积累有关素材交流展示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理论文本中抽象概念与具象案例的结合分析,感受理性思辨与艺术审美的融合 ;感受革命热情与时代变迁,赓续红色血脉,获得崇高体验,体会不同文本的论证艺术与思想深度,培养对理论美学的感知力 。 文化传承与理解 围绕“理论价值”单元主题,探究经典理论文本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认同感 ;通过跨时代、跨领域理论作品的比较阅读,理解中华文化发展脉络及人类思想演进规律 。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共同讨论主题,选词造句,最终创作文学段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思维开拓等核心素养,在探讨和创作中体会到中华民族在复兴与梦想中各群体、个体的力量和价值。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2025 是新中国成立的第 76周年, 是红军长征出发的第 91周年, 是香港回归祖国的第28周年, 是澳门回归祖国的第26周年, 去年嫦娥六号、天舟七号、神州十八号将陆续飞往太空,运动健儿巴黎奥运凯旋,新的历史坐标上,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将在这一年发生。76年沧桑巨变,中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一个二十世纪初被称为“一盘散沙”的“东亚病夫”国度,二十世纪中叶竟然成为举世瞩目的东方大国,今天的一切,似乎与久远的苦难的牺牲奋斗的过去不再相关,我们已经走过很长的路程。我们还记得当初出发的理由吗?我们还有没有崇尚的信仰?还有没有凝练的精神?今天让我们学习制作一期《复兴与梦想》人物栏目,小组合作,研读文本,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