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7215

云南省保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80567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云南省,语文,答案,图片,试卷,监测
  • cover
【考试时间:2025年1月16日07:30~10:00】 保山市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考场号、座位号、 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的起源不是“众星拱月”,而是“满天星斗”。在这一理念下中原文明不再 是唯一的、中心的中华文明源头。把巴蜀文明看作与中原文明平行发展的多元一体的中 华文明中的一元,才能看到二者的差异和特色。 中国经历过一个辉煌的青铜时代,三星堆和般墟两个考古遗址分别代表了巴蜀文明 和中原文明青铜时代的辉煌期,但三星堆代表的巴蜀文明和殷墟代表的中原文明经历的 却不一样。 殷墟青铜器的主要造型是青铜“物”器,即用青铜器制作的各种物品,最为常见的 有鼎、尊等,纹饰大多是动物,鲜有单独的人形纹样。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则拥有大 量的“人”形,如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面具,金杖上和兽形器上刻着的小人,青铜 神坛上所铸的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13个人像等等。 中原文明出土的青铜器大部分发掘于家族墓葬之中,作为陪葬的明器,象征着财富 和政治权力。西周早期的毛公鼎的铭文中多次出现“父、王、家”等字样,内容清晰地 表达了王权在家族内的传承。这说明,此时权力已被家族私有化,是一种“家天下”的 形式。巴蜀文明的青铜器则多用于大型祭祀。从祭祀坑的规模、大小和发掘出来的青铜 器数量来看,祭祀仪典具有相当宏大的规模,必定是国家级的重要仪典。因此,三星堆 的青铜器是公共器物,是国家礼器,不是专为某个家族和个人订制的。 高二语文·第1页(共10页) 是什么造成了巴蜀文明和中原文明在青铜时代的差异?首先在于两种文明所代表的 权力模式存在差异。考古学家李伯谦把“古国”分为“崇尚神权”和“崇尚王权”两 类。近几年三星堆最吸引人的文物就是结构复杂、层次多样的青铜神坛,专家认为它的 奇特造型生动地诠释了正在进行的一次神巫仪式。而中原文明里几乎所有已知的主要兵 器都能找到青铜制造品,甲骨文中“王”字是青铜兵器“钱”的象形字,是“内行刀 锯,外用甲兵”的国王形象演化而来的。《左传》有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果把 “祀”与“戎”分开来论,在宣扬和巩固国家权力方面,巴蜀文明注重的是祭祀,而中 原文明更看重战争。 青铜时代是一个记录英雄的时代。中原文明的首领都有过领导本氏族战胜自然灾害 的功绩,大禹治水,商汤试图投火祛灾,后稷教人种植菽、黍、粟等农作物。但人们初 次见到三星堆“人”形青铜器时几乎都震惊于它的“大”,体量“大”,高度“大”。这 种“大”带给人们最直接的心理感受就是崇高感、神秘感和震撼力,这是神灵能够带给 人的崇高感和咸严感。以青铜纵目面具为例,它虽然有可能是氏族英雄蚕丛演化而来的, 但体量大大超越了人面的实际尺寸,具备宗教意义上神的力量。 巴蜀文明与中原文明在青铜时代的差异来源不止于此。中原文明区域地势平坦,湿 涧多雨,交通便利,农业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中原文明形成了立足现实、脚踏实地, 既重视生存发展和物质实利,也重视沟通的文化基因。对巴蜀文明而言,雄伟的横断山 脉造成四川东西地貌的巨大反差,川西高原耸立、雪山巍峨,川东盆地则地势平坦,河 流纵横。高原和盆地之间是一道降雨带,形成中国的雨雾之极,多种奇花异卉和珍禽异 兽终日笼罩其中。这很容易让巴蜀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