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5 自相矛盾 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会认“吾、弗”等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寓言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习目标: 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晚期韩国(今河南新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人将其著作编辑成《韩非子》一书。 作者简介 《韩非子》 韩非的著作总集。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书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资料助读 吾 弗 夫 一起来读读会认字吧! 学认字词 wú fú fú 多音字 逝者如斯夫 夫人 农夫 夫 fú fū ◎张老师的丈夫( )常常会说一句话:逝者如斯夫( )。 fú fū 矛 誉 盾 吾 上下结构 独体字 半包围结构 书写生字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dùn 盾 半包围结构 yù 誉 先外后内,平撇稍短,竖撇舒展,第三笔横稍长,下面是“目”。 上下结构 中间的撇、捺舒展,盖住下部,“言”略窄。 书写生字 整体感知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诵读文章,划分节奏,疏通字词大意。 卖 称赞 曰 说 刺破 或 有的人 不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整体感知 课文大意 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破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没有不能刺破的东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言,回答不上来了。什么东西都刺不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 品读古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语言描写 楚人片面地夸大自己的盾和矛的作用。 品读古文 面对他人的问话,楚人为什么“弗能应”?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发现自己前后说法之间有冲突,无法自圆其说。 如果他的矛能刺破他的盾,说明他的盾不够坚固,这与他夸耀盾的话矛盾;如果他的矛不能刺破他的盾,说明他的矛不够锋利,这与他夸耀矛的话矛盾。 品读古文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议论 揭示了楚人的话自相矛盾的原因。 品读古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照应,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戳得穿 矛锋利 盾不坚固 自相矛盾 说话、办事应实事求是 戳不穿 盾坚固 矛不锋利 结构梳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实夸大到绝对程度的人。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文章主旨 会认“吾、弗”等3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寓言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习目标: 你的目标达成了吗? 同学们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