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5年物理中考复习 项目三 电磁学 模块一 基础知识再夯实 任务一 电学基础 聚焦中考 01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了解静电现象。了解生产生活中与静电防止和利用有关的技术。 2.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大致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4.知道电流、电压。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5.探究并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6.知道电阻。 7.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导电性,比较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导电性能的差异。 核心知识点 02 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②实质: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③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知识点1 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 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 ②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③电荷间的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两种电荷 ①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②原理: 。 ①定义: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②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③最小电荷量:1.6×C 电荷量 验电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①核式结构: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②通常情况下,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①导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 举例: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②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举例:橡胶、玻璃、塑料等。 导体和绝缘体 知识点2 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用符号表示。 ①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②电路闭合后,在电源的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形成 方向 ①国际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② 常 用 单 位: 毫 安 (mA)、 微 安(A), 1A= mA=A 测量工具:电流表 0.02 0.1 使用方法 ①电流表要与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②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需要调零; ③电流要从 “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④要选择合适的量程,使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⑤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否则会烧坏电源或电流表; ⑥读数时,要看清电流表使用的量程和分度值。 知识点3 电压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①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②常用单位:千伏 (kV)、毫伏 (mV),1kV=V, 1V= mV。 作用 作用 家庭电路电压: V; 一节新干电池电压: 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 V 常见值 220 1.5 不高于36 测量工具:电压表 0.1 0.5 使用方法 ①电压表要与被测的用电器 联; ②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需要 ; ③电流要从 “ ”接线柱流入, “ ”接线柱流出; 并 调零 正 负 ④要选择合适的量程,使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最大测量值; ⑤允许将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这时测的是电源电压; ⑥读数时,要看清电压表使用的量程和分度值。 ①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②常用单位:千欧 (kΩ)、兆欧 (MΩ), 1kΩ= Ω,1MΩ= Ω。 单位 定义 阻碍作用 知识点4 电阻 导体对电流 的大小。 影响因素 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有关。 ①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长度越长,电阻越 ; ②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 ; ③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一般 ; ④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大 小 不同 知识点5 变阻器 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 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某滑动变阻器标有 “50Ω 1A”字样,“50Ω”表示变阻器的 “1A”表示允许通过变阻器的 。 铭牌 原理 最大电流 最大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