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加法运算律》说课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本课选自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属于"数的运算"核心内容。加法运算律是学生系统学习运算规律的起点,教材通过"情境导入—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应用拓展"的逻辑链展开。前一课时已学习加法基本计算,本课从具体算式的共性中抽象出交换律与结合律,为后续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计算奠定结构化认知基础,同时渗透符号化思想与推理能力培养。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能熟练计算三位数加法,在低年级学习中积累了大量加法计算实例。 处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期,需借助直观材料理解抽象规律。 难以自主发现算式的内在联系,易混淆运算律的适用条件。 学习难点: 认知特点: 已有经验: 1:通过操作、观察、类比活动,自主归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发展符号意识与推理能力。 2:能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情境中的简算问题,体会优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本质特征,能用符号语言规范表达。 难点:结合律中"运算顺序改变而和不变"的算理理解,辨析两种运算律的异同。 重点难点 教法设计:采用"问题链驱动法"串联探究活动,配合多媒体动态演示突破难点。 学法指导:实施"猜想—验证—建模"三步探究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深度学习。 教学准备 教具:交互式课件、数字磁贴、生活情境卡片 学具:探究学习单、彩色计数棒、算式卡片 环境:4人异质小组,配备实物投影展示台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联系实际 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 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 归纳总结 创设情境 诱发兴趣 情境导入 计算大比拼 12+25 25+12 500+300 300+500 30+20 20+30 1200+650 650+1200 我算好了! 怎么算得这么快呢? 议一议:小松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1 算一算 探究新知 12+25 25+12 500+300 300+500 30+20 20+30 1200+650 650+1200 =37 =37 =800 =800 =50 =50 =1850 =1850 观察下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12+25=25+12 500+300=300+500 30+20=20+30 1200+650=650+1200 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 a 和 b 表示两个数,那么 a+b=b+a。 你是怎么解答的?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个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89+86)+114 = 175+114 = 289(人) 方法一: 89+(86+114) = 89+200 = 289(人) 方法二: 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89+86)+114 89+(86+114) = (89+86)+114 89+(86+114) = (153 + 315) + 85 153 + (315 + 85) = 3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3个 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1个数,和不变。 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那么(a+b)+c=a+(b+c)。 填空并比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18+25=( )+18 560+375=375+( ) ( )+107=107+96 87+( )=126+87 25 560 96 126 1. 下面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87+41+19 616+45+55 = 87+(41+19) = 87+60 = 147 = 616+(45+55) = 616+100 = 716 108+213+92 = 108+92+213 = 200+213 = 413 对应练习 3.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4.布置作业 基础题:完成教材P27"课堂活动"第2题 实践题:记录生活中运用运算律的实例 挑战题:研究减法、乘法是否也有类似规律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律 ↗ ↖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 ↓ 改变加数位置 改变运算顺序 和不变 和不变 教学反思与设计理念 成功经验:实物操作与符号表达的有机融合有效促进了概念理解。 改进方向:需加强对学困生"运算顺序"变化的专项指导。 生成处理:预设学生可能提出"三个数相加是否总有多种结合方式",可延伸为课后探究课题。 本课以"数学化"思想为统领,遵循"生活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