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8417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加法运算律的应用》说课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27436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PPT,20张,课件,师大,3课时
  • cover
(课件网)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说课 义务教育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运算律”中的第3课时《加法运算律的应用》。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本概念,本课旨在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优化算法的意识。教材通过“凑整法”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律的实际价值,为后续学习乘法运算律及复杂计算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但对运算律的灵活应用仍存在困难。他们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弱,需要通过直观实例和动手操作加深理解。此外,学生对合作探究和实际生活问题兴趣浓厚,因此教学中需设计丰富的活动,激发主动参与。 教学目标 1 2 能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掌握“凑整法”的策略。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优化算法的意识,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重点 难点 运用运算律对算式进行合理变形,实现简便计算。 灵活选择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非显性“凑整”情境。 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法 引导观察法 实践操作法 观察发现 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学法 教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练习题卡、实物贴纸(奖励用)。 学生准备:数学课本、练习本、草稿纸。 分组安排:4人一组,异质分组(能力互补)。 情境导入 生活中的交换律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四年级三个班同学为残疾儿童捐款。 1班捐了113元。 2班捐了96元。 3班捐了87元。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探究新知 1班捐了113元。 2班捐了96元。 3班捐了87元。 3个班共为残疾儿童捐款多少元? 3 113+96+87 如何计算? 方法一 113+96+87 =209+87 =296(元) 方法二 113+96+87 =(113+87)+96 =200+96 =296(元) 答:3个班共为残疾儿童捐款296元。 113+96+87 哪种方法更加简便?为什么? 找出下面卡片中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算式,并说出你的理由。 (93+107)+59 82+(157+143) (120+280)+170 能凑整的就能简便计算。 1.一辆汽车昨天运化肥387袋,今天上午运176袋,下午运113袋。两天共运化肥多少袋? 387+176+113 = (387+113)+176 = 500+176 = 676(袋) 答:两天共运化肥676袋。 对应练习 你能试着用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1+2+3+4+……+99+100 = (1+100)+(2+99)+……+(50+51) = 101×50 拓展练习 = 5050 教学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拓展升华,回顾总结 学生自主总结: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凑整法”的步骤(观察→分组→计算)。 教师升华:“运算律是简化计算的‘钥匙’,灵活运用能让数学更简单!” 教学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材P32第3、4题(基础应用)。 选做题:记录家庭一周开支,用凑整法计算总费用(实践探究)。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关键词:观察 → 分组 → 计算 例题:98+75+25 = 98+(75+25) = 98+100 = 198 策略:找“好朋友数”(相加得整十、整百) 教学反思和设计理念 成功之处:通过生活情境和小组合作,学生能主动发现运算律的价值。 改进点:部分学生对“隐性凑整”(如89+11=100)反应较慢,需增加针对性练习。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核心理念,通过真实问题驱动学习,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渗透优化思想,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1 2 说课完毕 谢谢大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